我有皇帝分身第265章 大明嫦娥,和尋找商稅漏洞!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有皇帝分身 >>我有皇帝分身最新章節列表 >> 第265章 大明嫦娥,和尋找商稅漏洞!

第265章 大明嫦娥,和尋找商稅漏洞!


更新時間:2016年07月09日  作者:四海真龍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四海真龍 | 我有皇帝分身 
正文第265章大明嫦娥,和尋找商稅漏洞

第265章大明嫦娥,和尋找商稅漏洞

就在馬小三等人開始習武兼職時,當月底。

京城第一批近萬人的選秀女,陸續到達了。連同她們一起到達的,還有她們的家人。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朱子龍下了旨,女孩子進宮一人,家人則幫助宮里修新宮殿,當然給工錢。

這奇葩的規則也是醉人了!

將人家的女兒收入后宮,還要人家的家人來修自己女兒住的宮殿。

嗯,當皇帝tm的就是爽!

在這一批秀女之中,80來自明朝大旱北方的幾個省。當然也有20來自江南和沿海地區。

比如說如果有明眼人在這里,就會發現一駕還不錯的馬車內,剛才透窗看風景的漂亮女子就是明朝名妓王微。

王微,字修微,號草筆道人,明末揚州名妓。

她七歲時父親去世,家里孤兒寡母無以為生,只好把她賣進妓院。

王微對自己有著頗高的期許。但自幼淪落風塵,卑賤的出身陰影以及由此衍生的敏感一直伴隨她終身,養成了她自尊又敏感的性格,這種性格導致她的第一次婚姻以失敗為結局。

這次聽說皇帝大選秀女入宮,而且不限要求,于是本著拼一把的想法,她自愿來了。

同坐馬車的還有她的一位好姐妹,楊宛同。

楊宛同也是名妓,在詩詞、才情、容貌上都是百里挑一的人物,自視甚高。因則她們看向前面一輛馬車時,眼神很有敵意。

因為前面那輛馬車內坐的是一個更出色的女子,是她們此次的主要競爭對手。

她就是王月!

王月又名王月生字微波,是朱珠市名姬。擅長楷書,畫蘭竹水仙,會吳歌,好茶。

“月尤慧妍,善自修飾,頎身玉立,皓齒明眸,異常妖冶,名動公卿。”引自余懷板橋雜記這段可以看出王月聰慧,擅長打扮,身形修長,長的特別漂亮,在權貴中名氣極大。

王月除了姿色出眾,才情也不輸后來幾年后的秦淮八艷,甚至于更勝一籌。

據說,江南的一個大商人請了南曲十多個姬女集會,看到王月坐在露臺上,倚欄羞視,曲中群姬頓時失去氣勢跑到其它室內避開。

第二天,江南眾才子還為這事賦了事做紀念,當時與會的作者余懷賦的“月中仙子花中王,第一嫦娥第一香”。

所以王月號稱現時期,明朝1626年左右,人間嫦娥一般的存在。

在原來的歷史上,王月是在崇禎十三年從良嫁給了蔡如蘅。而三千金的贖金高過寇白門的數百金,也高于陳圓圓的兩千金。

現在之所以會出現在這里,全是因為江南一地知府一力策劃的。

那處知府接到皇帝選秀的公文,當天就興奮了起來,他看到了自己的機會。

雖然古語有江南出美女,可是他相信自己見到的王月絕對是天下數一數二的美女,只要放宮,必定就算不是皇后也肯定是貴妃。

哪怕只是一位貴妃,自己肯定能夠被照顧,只要一個念想自己的官路還不是一路高升?

這種不論chu女和出過嫁沒有,都能參選的機會,可是百年難得一見,那能放過,于是王月就這么的給送到京城來了。那知府挪用了稅收nnn金幫她贖身,只為討好皇帝。要是事后讓朱子龍知道了,估計這知府絕比死的很慘!

就在眾美女們陸續進皇宮時,朱子龍附體皇帝分身而來。

這一次他來一是為了瞧瞧美女們,二是復查一下秋收上來的最后國庫和稅收情況。

自夏啟即位以來,承商湯伐夏,武王伐紂,歲至本朝,歷朝皆有課稅。國無稅無以治國,然,數朝傾覆,皆弊在課稅。稅重,民無以活,遂反。有此一朝,賦稅之第,冠絕古今,何者?答曰:大明也!

言大明稅收過低,眾人難以信之。自幼以來,蒙教育皆為是,明之一朝,民不聊生,帝王殘暴,橫征暴斂,敲骨吸髓,百姓受課稅之重,史無前例。甚至明亦亡于重稅,民難堪負擔,遂奮起奮起反抗。

教科書如是說,至于些許名曰歷史學者之人的文章亦如此宣揚。然,事實真如此呼?

明朝每畝田均產米1.2石,南方畝產量甚高,北方略低。

耕地面積,明初洪武時期的耕地面積約為8億5000萬畝左右,至萬歷年間耕地面積應在11億畝左右。

據此估算,洪武年間農業總產量是10億兩千萬石噸左右,而晚明時期全國農業的總產量至少是13億兩千萬石噸左右!

然而,實際情況呢?

明初之時,“田賦收入達到3227萬8900石1910910.88噸”,到明成祖以后,“每年的計劃收入均保持在2700萬石1598400噸左右”!

明初稅率百之取三分一厘六毫3.16,明晚期平均稅率約百取一分九厘七毫1.97,可見無論明初,還是明末,平均農業稅率均低于三十分之一,明末期不包括崇禎時期甚至低于五十分之一。

所以說,明朝的皇帝,對百姓絕對是良心皇帝。

那么,為什么國家的稅收一年比一年少,皇帝越過越窮,甚至于到后來新衣服都不敢制做?

好吧,朱子龍這種山寨明朝皇帝就不要說了,他是變態個案。

究其原因,就在于其中一個最大的原因。

農稅雖低,無論是4還是2從政府實際征收到的角度來說,終在征收,然商稅者,名存而實亡。

哪怕現在多少能收上來一點,也是艱苦奮斗的結果,而且還不是全國通行。

洪武帝欽定,“凡商稅,三十而取一,過者以違令論”。

然,至明中期,年征三月,即完定額所謂的定額自然是過去傳下來的,即把低稅率再除以四,三十取一變為一百二十取一。部分省份,所證課稅,皆決于商人,多少自便。

朱子龍穿越而來,心中感觸極深。

嗚呼,本朝賦稅若同于唐宋,何有闖賊之患?取稅于商,外御建奴,則安有甲申國難之慘,明帝殉國之悲,華夏滅亡之痛?

邊關危急,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一項新稅在明朝的每一個子民身上落錘,它的名字叫“遼餉”,專款專用于撫遼、平遼、定遼、征遼、援遼。此稅主要征及田畝,在原本稅額的基礎上每畝課銀九厘,又名“九厘銀”。此稅初征五百二十萬兩,后來陸續加到九百萬兩,到后來變為一千多萬兩每年。

在明朝后期,在土地已經在相當程度上為各類王田、官田、豪民之田嚴重兼并而田賦時時。為權貴強橫轉嫁于無地、少地農民的情況下,這樣的重負無異于雪上加霜。

所以,朱子龍要查看一下,有沒有什么不傷筋動骨太深,又能增加商稅的好漏洞可尋。

目前,因為抄了幾個王爺的家,還有接管了老九的財產,朱子龍最近過的很嗨皮,但是不可能天天有王爺給抄家。唉!

閱讀小技巧①:按"CtrlD"快速保存當前章節頁面至瀏覽器收藏夾;按"回車[Enter]鍵"返回章節目錄


上一章  |  我有皇帝分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