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錦繡第兩千四九章 規則之內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天唐錦繡 >>天唐錦繡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兩千四九章 規則之內

第兩千四九章 規則之內


更新時間:2025年06月19日  作者:公子許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公子許 | 天唐錦繡 
歷史小說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里人”……

有誰能真正理解這句詩中的深刻意味?

都說“馬革裹尸”“死不旋踵”,可若那埋骨他鄉、鮮血浸染異鄉土地的是你的父親、丈夫、亦或兒子,你又該是何等的傷心欲絕,還會在意那些所謂的榮耀嗎?

然而世界就是這樣的,人也好、動物也罷,總是在不斷的戰爭之中滾滾向前。

生存的土地、呼吸的空氣,交配權、繁衍權,每一樣都需要用鮮血、用生命去搏殺、掠奪、保護。總會有人為了這些去死。

你以為的歲月靜好,實則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你可以怕死、躲在后邊,但不能忘記那些替你沖鋒在前、死不旋踵的英雄們。

酒宴的氣氛便有些肅穆,大唐立國也不過二十余載,無論張行成亦或阿史那忠都是從戰亂之中走過來的,見慣了死人,故而并未有悲戚之色,只是愈發感慨萬千。

看著窗外繁華盛世、國泰民安,才更能夠體會那些為國征戰而陣亡的將士。

李泰喝了口酒,嘆氣道:“吾雖不能帶兵打仗、斬將殺敵,若能將這洛陽城修葺一新,倒也不負陛下之托付。只是知易行難,隋末亂世烽煙四起,洛陽城更是各方交戰爭奪之中心,看上去依舊繁華,實則損毀極其嚴重,想要恢復如初甚至更勝一籌,所耗費之人力物力簡直不可想象,難如登天啊。”

酒桌上很是安靜,這話旁人沒法接。

北魏永熙三年,時為大丞相、勃海王的高歡下令拆毀洛陽城池,自此之后,洛陽雖然屢屢經受戰火,卻在長達八十年的時間內未曾被外敵攻陷。

直至大唐武德四年,李世民擊敗王世充、攻陷洛陽城……

李世民率軍進入洛陽城的第一件事,便是指斥隋朝奢華無度、洛陽宮闕華美奢靡,耗費無數民脂民膏,故而隋朝才會滅亡,為了吸取隋朝滅亡之教訓,所以“焚東都紫微宮干陽殿”,將奢靡華美的宮殿全部拆毀,同時毀掉的還有洛陽城內所有華美建筑。

所以論及對洛陽城毀壞之巨大,百余年來,無人出太宗皇帝之右。

還有一樁趣事,貞觀四年太宗皇帝曾經欲重修洛陽城,卻遭到大臣之反對,尤其是時任五品給事中的張玄素。

張玄素說:洛陽未有巡幸之期而預修宮室,非今日之急務,當務之急并不是修繕洛陽皇宮,而是休養生息,讓歷經戰亂的百姓盡快富裕起來。

而且陛下您可知道,當初隋朝為了修建洛陽皇宮砍盡了周圍百里的參天大樹,然后又到數百里之外的大山之中尋找大木。為了把一根巨木運到洛陽,不僅要動用數百人拉拽,而且前后競然花費數十萬錢財一一“計一柱之費,已用數十萬功,則其余可知矣”!

再說了,當初是陛下您因為洛陽皇宮實在是太過奢華才下令拆掉,而今不過十余年時間,陛下為何競然也效仿起了隋煬帝的奢華與奢侈?

況且,當今之百姓還沒有完全從隋末的亂世之中恢復過來,國力遠不如隋煬帝修建洛陽城之時的鼎盛之勢,陛下您如此的大費周章、勞民傷財,恐怕和隋煬帝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一一“陛下役瘡痍之人,襲亡隋之弊,恐又什于煬帝矣”!

太宗皇帝是個胸懷廣闊之人,素來以善于納諫而飽受愛戴,對于張玄素的諫言而虛心聽取,然而其最后一句話卻使得太宗皇帝大為不滿。

你怎能拿我與亡國之君隋煬帝相比呢?

“卿謂我不如煬帝,何如桀、紂?”

張玄素也剛直,當即回道:“若此役不息,亦同歸于亂耳!”

陛下您如果不停止修建洛陽皇宮的話,您和夏桀、商紂也沒有什么兩樣……

太宗皇帝聽取諫言,賜給張玄素彩絹兩百匹!

但心中憤怒、郁悶,遂對房玄齡說:今后如果有事要到洛陽皇宮去,自己就是站在露天的地方辦公也心甘情愿“后日或以事至洛陽,雖露居亦無傷也!”

房俊接過阿史那忠斟酒,致謝,而后對李泰道:“殿下既然知曉營造洛陽是何等耗費人力物力財力,又涉及到數以萬計的工匠、徭役、官員,動輒攸關無數錢帛,便應明白這等事務必嚴格約束,絕對不能容許官員上下其手、瀆職貪墨。”

阿史那忠驚詫道:“不至于吧?各項工程皆有殿下坐鎮,誰敢那么大的膽子?”

房俊搖搖頭,道:““昭陵'貪腐之案猶在眼前,利益當前之時連“昭陵'都敢動手,更遑論區區一個洛陽城?而且河南府之前很大一批官員或罷免、或下獄,重新征辟的官員初來乍到不知深淺,極有可能從中貪墨。”

張行成忙道:“太尉放心,下官一直對此極為重視,對官員嚴格管理。”

“我說的是嚴格約束,但這種事并非嚴格與否的問題,這是人性,單只依靠約束是不行的,要嚴密糾察,查出一個、處置一個、震懾一批!”

張行成與阿史那忠面面相覷。

這是要大興牢獄啊!

李泰苦笑道:“何至于此?既然你也說了這是人性,那便是不可能徹底杜絕,大差不差的情況下,大家睜一眼閉一眼吧。同僚為官,總有幾分情誼在,況且我在洛陽這段時間大家都很是尊敬,怎好驟然狠下殺手?”

房俊奇道:“殿下這是要在洛陽城廣施善緣、收攏人心嗎?”

李泰色變道:“你別胡說八道!”

一個曾經有過爭儲“劣跡”的親王,在遠離長安的洛陽收攏人心……這是要殺人誅心啊!

唯恐陛下不砍了他李泰的腦袋嗎?

房俊笑道:“殿下還知道怕啊?我還以為您如今作為“天下第一親王',已經功德圓滿、刀槍不入了呢。

李泰面色極其難看。

爭皇位之心斷然是沒有的,但心中對于皇權之恐懼卻日甚一日。

那些官員們吃拿卡要、上下其手,他怎會毫不知情?但那些人要么是各大世家的門客、要么直接就是各家子弟,若他睜一眼閉一眼賣一點人情,將來有事之時那些世家總會為他說句話,只要在天下各處形成輿論,陛下也奈何他不得。

但此時聽房俊道來,卻是認為他做的差了,甚至是取死之道……

“二郎是想我做孤臣?

房俊瞅瞅張行成、阿史那忠,這兩人皆低眉垂眼、充耳不聞的模樣,心想李泰果然有能力,這才多久便將這兩人收攏為麾下?

或許不會對他亦步亦趨、誓死追隨,但必定利益一致……否則這種話絕對不會當著這二人的面說。既然這兩人已經深得李泰之信任,房俊也不避諱,直言道:“微臣不知殿下所謂“孤臣'何意?大唐有律法、宗室有家規,既然有法可依、有規可循,殿下照直行事即可,想那么多作什?殿下不妨與我說說,到底誰給你出的這個主意?

李泰面無表情。

一旁的張行成苦笑:“是下官愚昧,險些誤了殿下大事。

房俊看著他,道:“這話怎么說?殿下何來大事?你所言又是什么大事?

張行成面色發白。

房俊嘆口氣:“蠢不可及。

張行成也是天下封疆大吏之中屈指可數,當面被房俊這般訓斥,一張面皮漲紅,卻不敢吭聲。倒也不是畏懼房俊權勢,而是意識到自己可能的確做錯事……

李泰捋著下頜胡須,若有所思:“二郎之意……一切按規則行事?

房俊反問道:“殿下以為當此之時,何等局面對你最為有利?

李泰想了想,有些明白房俊的意思了:“當然是一切都在規則之內。

他是太宗嫡子,是陛下親弟,是大唐第一親王,在晉王李治謀逆不成、名譽敗壞的情況下,他是最能夠威脅到皇權的那一個。

想更進一步、染指皇權,他就得打破規矩、逆流而上。

反之,他如今早已熄了奪嫡之心,自然是在規則之內最為安全一一天下第一親王的名頭看似危險,但也安全,前提是一切在規則之內,陛下想要將他除去,就必須破壞規則。

然而現在呢?

陛下尚未展現出除掉他的意圖,他自己反倒破壞規則………

豈不是作繭自縛,自己將刀把子遞給陛下?

或許在某種形勢之下,陛下即便不想除掉他都不行,因為規則被破壞了……

一旁,張行成冷汗涔涔而下,起身離席,一揖及地:“微臣愚昧,險些置殿下于險地,還望殿下恕罪!

“誒!”李泰快速起身,上前兩步將張行成攙扶起來,寬慰道:“府尹何必如此?你我相交一場、感情莫逆,自是肝膽相照,你是好心,我當初也予以認同,此刻豈能將過錯推卸在你身上呢?快快請起,此事不必放在心上!”

房俊看著這么一副“君臣相得”的場景,喝了口酒,若有所思。

張行成當真愚昧至此,看不清當下局勢,所以出了這么一個歪主意?

李泰當真毫無政治天賦,一腳踩進張行成有意或者無意挖的這么一個大坑里,且毫不自知?未必如此。

反倒是旁邊露出一臉懵然、茫然無措的阿史那忠,看上去真的是毫無機心、一派天真……


上一章  |  天唐錦繡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