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過了幾日,葉柔嘉和葉和嘉被太后宣召進宮,正巧遇到傅梅氏也在壽康宮。
太后和傅梅氏相談正歡,見兩個女孩子進來恭敬行禮問安,太后笑著頷首:“臨近婚期,哀家召你們來,是想問一問家里都準備得怎么樣。”
葉柔嘉笑著答道:“祖父祖母在府中張羅嫁妝,父親這些日子在禮部忙到不行,母親帶著我和三妹妹做針線,學禮儀。”
“你父親不僅要忙著家中的事,還要忙禮部的事,實在辛苦!”太后感嘆道。
“食君之祿,替君分憂是家父的本分,太后娘娘言重了!”葉柔嘉恭敬道。
太后笑著和傅梅氏對視一眼,又問道:“叡兒幫皇帝做事,不在京城,你有沒有聽說一些閑言碎語?”
“回太后娘娘,臣女雖然擔心晉王殿下安危,但是也知道應當將國事放在第一位!”
葉柔嘉垂眸說道,“不管別人說什么,我都不會相信。臣女知道,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雖然面上鎮定,葉柔嘉心里卻有些后怕,若是自己一時沖動想要為楊叡討回公道,闖進宮門或是找秦王對質,那就正好讓李康稱心如意。
到那時,皇帝和太后會覺得自己無事生非,楊昭和楊叡也會因為自己生出嫌隙……
傅梅氏笑著點頭,然后又看了一眼太后,顯然太后對葉柔嘉的回答非常滿意。
宮女端來茶水,葉柔嘉和葉和嘉笑著點頭示意。
“葉和嘉,你長姐馬上出閣,你的婚事定沒定下?”太后點到葉和嘉,面上含笑。
怎么太后還關心她的終身大事?
葉和嘉抬起頭,笑著答道:“太后娘娘,我年紀還小呢!不著急!”
“阿和,你要知道,在你這個年紀找夫君是最容易的!”傅梅氏笑著說道。
葉和嘉有些恍惚,上一世她二十四五歲的時候,家里的長輩也是這樣說她的,怎么這一世還有人跟她說這樣的話?
“阿熙說的沒錯!你若是看上哪個青年才俊,就來宮里跟哀家說,哀家幫你們指婚!”太后說道。
“多謝太后娘娘!”葉和嘉有些慌亂,按照太后的意思,她看上誰,就可以用一道懿旨壓著,讓他與她成婚……
如果可以的話,她真的很想求一求太后,一道懿旨將龔劍從犄角旮旯里挖出來。
可是太后說是青年才俊,龔劍在世人眼里,應當算不上青年才俊吧?
葉和嘉心里暗暗嘆氣,別說太后不同意,靖寧侯府所有的長輩都不會同意她嫁給商戶!
“阿和婚事未定,永福也在挑三揀四,真不知道這些女孩子的想法,難道整個大榮朝就沒有她們看得上的男子?”太后和傅梅氏調侃道。
“太后娘娘,姻緣都是上天注定的,永福公主和阿和都是萬里挑一的好姑娘,肯定要仔細慎重,可不能嫁錯了人!”傅梅氏笑道。
太后點頭贊同。
葉柔嘉看一眼葉和嘉,見她情緒不佳,猜到她肯定是想到了龔劍。
兩個女孩子都想到一起去了,身份地位的差別就是一道天鑒,根本就不可能逾越。
葉柔嘉希望葉和嘉能夠放下龔劍,或是將這份感情放在心里,另覓良人,總不能因為龔劍而誤終身……
太后對葉柔嘉說道:“叡兒很快就能回京,不會耽誤婚期,但是婚后,你們可能要離京一段時間,哀家給你透個底,你心里要有準備!”
“是!臣女明白!”葉柔嘉應道。
離京,肯定是因為楊叡必須常駐閩南,她早就想到這一點。
都是聰明人,多余的話根本不用說。
“晉王殿下到!”門外有內侍唱道。
“看看,背后不能說人,一說人就到!”太后笑著對傅梅氏說道。
傅梅氏笑著點頭。
葉柔嘉心中一驚,算算距離松雪傳話至今不到十日,楊叡怎么這么快就回京了?
心里正想著,門口有人邁步進來。
楊叡顯然已經換過一身衣裳,見到這里不僅有傅梅氏,還有葉柔嘉和葉和嘉,他眸色一亮……
葉柔嘉悄悄看他,只見他原本白皙的面容微微有些黑,看他的站姿和動作,絲毫看不出有任何受傷的痕跡。
但是經過葉柔嘉身邊的時候,還是聞到一股淡淡的藥味。
“剛剛我們還說到你,沒想到你這么快就回京了!”太后站起身拍了拍楊叡的兩肩,轉頭對傅梅氏說道,
“哀家瞧著,這孩子怎么黑了,還瘦了?”
傅梅氏拿帕子掩了掩,笑著說道:“殿下是有些瘦了!雖然曬黑了些,但也還算白皙……”
楊叡想要行禮,卻被太后雙手托住。
“叡兒,你千里迢迢趕回來,還沒歇一歇就馬不停蹄地進宮,這些虛禮就免了!”太后心疼不已,“快坐下,喝杯茶!”
傅梅氏上下打量楊叡,見他全須全尾也放了心。
楊叡轉身的時候,看著葉柔嘉彎了彎唇,他盡力克制自己快要溢出來的歡喜,以免在太后和傅梅氏面前失態……
沒想到他日夜不停地換馬、趕路,進了壽康宮居然就看到了未婚妻子,還有傅梅氏,是不是太后體諒他連日來的辛苦,將他牽掛的人聚在一起,省得他去過潁國公府,再夜闖靖寧侯府?
“你是從乾清宮過來的嗎?”太后問道。
“是的,皇祖母!”楊叡答道、
“閩南那邊是什么情況,你跟我們說說!”太后道。
“半年前,倭人在閩南海域作亂,當時我正在練兵,聽到消息便小試牛刀,擒獲倭人五百余名。”
太后認真聽著楊叡說話,兩個女孩子坐在那里豎起耳朵,傅梅氏卻攥緊了手中的帕子……
楊叡繼續說道:“上個月,倭人又集結大船五十艘,小船上百艘,夜襲閩南的沿海衛所,我軍守衛松懈,傷亡慘重。”
聽到楊叡的話,太后皺起眉頭,卻沒有打斷他的話。
“后來我手下之人獻計,派出水性好的百余人,將倭人的小船燒毀大半,不到五日我軍扭轉局勢,轉敗為勝……”楊叡簡明扼要地敘述,但是在場眾人全都清楚這其中的兇險。
倭人作惡多端,原來經常在江浙沿海燒殺搶掠,百姓苦不堪言,楊叡奉密旨建立南洋水師不過兩年,能有這樣的戰績已經很不容易……
小說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