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關鍵并非是洪水,而是灘涂。洪水是促成灘涂的誘因,灘涂的淤泥里才是適合耕作的地方。
在灘涂里,雜草和害蟲的蟲卵往往早就被淹死了。灘涂創造了一個穩定的環境,而且沉積了大量的肥力,所以才會說這是“地甚肥澤,如糞其田”。
地球上到處都有灘涂農業,比如湄公河、亞馬遜河、黃河等等。人類早期的規模化農業生產,往往就是在這些灘涂地上產生的。而早期農業的水利工程,往往也致力于在沒有灘涂地的地方復刻灘涂地的環境,或者改善已有的灘涂地。
只是這些灘涂地,往往各有各的問題——黃河的灘涂地的問題自不用說,它很容易鹽堿化,而且黃河自身就很容易泛濫發大水。
湄公河的灘涂地因為容易受到季風的影響,旱得旱死澇得澇死。而且湄公河最大的問題就是很容易發生海水倒灌,這種問題幾乎每年都會發生。而且一旦海水灌過來,很容易就會摧毀一片涵養了許多年的稻田。
而地球上所有的灘涂農業中,埃及是最為穩定、灘涂地也是最大的。
尼羅河的泛濫周期非常穩定,而且極其緩慢。灌過來水往往會浸沒灘涂地數十日,悶死一年中積累下來的雜草、蟲卵之類的害物,然后把積累下來的鹽堿沖走。而且尼羅河不只是在三角洲地區的下埃及泛濫,它在上下埃及的整個地區都會泛濫。
雖然三角洲地區確實容易受到海水倒灌的影響,但上埃及卻被隔離了開來,形成了一片溫室似的穩定環境。
在上埃及,這里的灘涂地每年都會更新,充沛的雨水和熱量讓農業能夠在這里蓬勃地發展——對人類早期文明來說,這種穩定至關重要。
這地球上不是沒有水量充沛,適合耕作的好地方。新大陸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也是這樣的一個好地方,那里水網密布有如江南,只要妥當開發就能支撐起興旺的農業。然而在前現代,密西西比河流域隔三岔五就會遭遇階段性的風災和寒災。早期文明就像幼芽一樣脆弱,根本經不起這樣巨大災害的打擊。
至于體量,則形成了另一個關鍵的要素:
地球總有些邊邊角角的地方有世外桃源一般的環境,但只有埃及——尤其是上埃及的河道兩旁,有連成一大片的穩定的灘涂地。這就讓在這里生活的農民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形成了共同的生活習慣,繼而形成了一個共同體,這就是早期國家的雛形。
而商洛的選擇,將會直接改變這一切的存續。
嗯我調查了一下有關的情況。我觀察到,在尼羅河的第一瀑布,也就是阿斯旺地區修建水壩的話,就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水壩的作用。但是如果我們把尼羅河攔起來,那么每年的淤泥就沒了。
淤泥沒了,洪泛也沒了,整個上下埃及的生態都會受到巨大的影響。會造成的影響,也早就有了預言:
其國盡年無云雨,故國人精于天文。其江每年次泛漲,地甚肥澤,如糞其田。
顧名思義,這肥力是從淤泥里面來的。這里作為“文明溫室”的關鍵,就是灘涂地的農業生產幾乎不需要什么技術就能夠開展。只要把種子丟到灘涂地里——具體來說,水退之后灘涂地的表層土壤會因為缺水而自然開裂,只要把種子丟到裂縫里面,丟到下層依舊濕潤的淤泥里就可以。
原先只需要粗放的耕作就可以進行農業生產,而等阿斯旺水壩修好之后,這些全都沒了。尼羅河會變成一條水量均衡的,正常的河流。
這確實有利于灌溉。可預期的水流,可以讓尼羅河成為穩定的水源地。尼羅河兩岸可耕種的農田數量將會成倍地擴大。
但它也會和其他普通的河流一樣產生自己的問題,比如施肥產生的鹽堿地,比如河口三角洲的倒退,比如因為河水營養物質減少導致漁業減產等等。
“所以商洛,問題就在這里了,你要如何抉擇。”維多利亞問道,“我是我們之前也不是沒有研究過這個問題,只是沒有成型。”
“我有個問題——在阿斯旺修建水壩,是最好的選擇嗎?”
“從長遠來看,這就是最好的選擇。原先尼羅河的農業只需要粗放地管理就可以大豐收,但它的面積太小了,只有河灘上能夠進行作業,而如果我們通過大壩水整條尼羅河的水源,在一年中平均分配,那么田地就能夠遠遠擴張遠離尼羅河的地方。”
這相當于降低了埃及的下限,但提升了上限。
商洛點了點頭,他已經有了判斷:“我,不會采取這種方案。這是個偉大的工程,如果埃及是個主權國家,如果我是埃及的領袖,那么我恐怕會團結全埃及的人開展這項偉大的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整個埃及都會因此而徹底改變——但,做出這個決定的人,也需要因此而承擔“下限降低”帶來的責任。”
他終究不是埃及人民的領袖,他是來積德的,他不打算通過降低下限的方式來提升埃及的上限。因為如果因為修大壩導致灘涂農業崩潰,進而讓埃及人無所適從,發生動亂,那他將會背負全部的責任。他又不是埃及人的領袖,他不打算背負這種責任。所以,他也不打算做這種重要的決定。
“那么,有沒有別的方案?”
“有。”維多利亞答道,“有一個折中的方案:我們不在尼羅河的干流上修建阿斯旺大壩,而是在尼羅河的一系列支流上修建一系列中小型水壩。這樣就可以在調節尼羅河水位的同時,不阻礙泥沙的流動。同時我們也有一個構想——通過一系列水利工程的聯動,創造人工的洪泛,彌補沒有洪水時的危機。”
如果不選擇阿斯旺,而是選擇建造一個水壩群,那么工程的中心就不會在阿斯旺,而是在——
“就在這里。”維多利亞指著腳下,“底比斯,就是這一系列河流的交匯之地。”
“啊哈!我等的就是這個。現在底比斯有多少人來著?”
“差不多2萬人吧.你要做什么?”
“底比斯會鬧鬼,還是因為底比斯人太少了。我要把底比斯變成一座200萬人的大城市,我看那些鬼要到哪里去鬧。而且我這可不是在替埃及人做影響命運的重大決定,我是在給原先的尼羅河泛濫打補丁。就算是法老回來了,他們也得好好謝謝我的大恩大德。
“順便,要人造洪峰沖泥沙是吧?找我們做這個工程,那可是找對人了。別說尼羅河,就算是黃河我也能沖給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