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第65章 沈樂:為啥我要偷懶?為啥我不開代打模式!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最新章節列表 >> 第65章 沈樂:為啥我要偷懶?為啥我不開代打模式!

第65章 沈樂:為啥我要偷懶?為啥我不開代打模式!


更新時間:2025年10月16日  作者:加蘭2020  分類: 都市 | 都市異能 | 加蘭2020 |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光影漫卷,帶著沈樂的心神一路向前。穿透黑暗的屏障,穿透光怪陸離的波瀾。

眼前的景象不停變幻,像是幾十年、幾百年、上千年的歲月,被一只鼠標拉著快進,在屏幕上扭曲成肉眼難辨的光影。

這光影終于停下來的時候,已經是一片風雨交加,聲聲入耳。

沈樂下意識地想要起身,想要過去關窗,才一動,發現自己居然影響不了眼前的世界:

好消息,這次他終于不至于代打了,不至于像他嘀咕的那樣,一天天地為那個家族當保姆了;

壞消息,他除了看著,啥都干不了,或許是陶屋聽到了他的抱怨,然后打定了主意,不勞他老人家干活了……

風雨如晦,天空一片昏暗,自然,雞棚里的雞都乖乖縮在窩里,叫都不叫一聲。豆大的燈火之下,只有人窸窸窣窣,小聲討論:

“我們怎么辦?這糧,交是不交?”

“五斗米道那邊要交糧,官府也要交糧。統共一桶水,經得起幾瓢舀?他們還在互相攻伐——

不交糧,明天五斗米道就能破門;交了糧,改天官府打過來,把我們打成反賊,也是破家滅門的大禍!”

沈樂眉頭緊緊皺起。五斗米道?五斗米道造反?這是什么時候的事情……

他努力檢索一下記憶,很快就回憶起來。五斗米道造反,在江南地區,在杭州更南面、靠海的地方,最著名的,就是孫恩、盧循起義:

這場東晉南朝時期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一次農民起義。前后綿延十二年之久,轉戰長江中下游的廣大地區。

呃,也不知道現在是什么時候了,如果是初期還好,還能勉強抵抗一下,到了晚期,大軍滾起來以后……

怕是只能避其鋒芒,等著劉牢之的大軍推過去了……

然后,他就聽到了房間里,響起了一個聲音:

“還不如干脆投了!反正我沈家老祖,也是黃巾軍里來的,都是一家人!”

沈樂瞬間就感覺有點頭暈。一家人,什么一家人?這能拉得上關系嗎?

就算張角和五斗米道之間,勉強有傳承關系,可這都隔了兩百年了!兩百年!都換了七八代、十來代人了!

誰還認你啊!

“投了五斗米道?那不行!絕對不行!”果然,立刻就有人拍案駁斥:

“我沈家世代簪纓,怎么能屈身從賊?和那群土包子攪合在一起?那是要毀家滅門的事情!

——再說,你看看他們干的什么事?這些天,有多少個塢堡被打破,有多少個世家被搶掠,男的被砍頭,女的被掠奪?這是成大事的模樣?!”

“聽官府的就能不毀家滅門了嗎?”另外一個人立刻喊了回去,激憤之下,甚至忘了控制音量:

“我們倒是也想聽官府的,可是那個太守——他自己也信五斗米道啊!信也就罷了,他不整兵,不修城防!

他說他向神靈祈禱了,神靈已經許諾派鬼兵相助,賊寇到時候會不攻自破!這種官府,能信?能信?!”

沈樂默默地捂了一下腦門。他已經想起來這位太守是誰了:王羲之的弟弟,謝道韞的丈夫,會稽太守王凝之。

就,就只能說,諸如宋欽宗那種,靠道士跳大神來守城的破爛事兒,也不是他一個人獨創,之前還有笨蛋做出過這種事……

您是太守啊!您就算不是皇帝,您至少也是太守啊!敢不敢做事情這么不靠譜……

唉,不愧是“天壤之內,乃有王郎”的王凝之,您是真的配不上才女謝道韞啊!

這一波,讓沈樂選邊站,他也不會選站在王凝之一邊的。這一戰,王凝之毫不意外地打了敗仗,大敗,慘敗,城破,他和他的四個兒子全滅。

他妻子謝道韞,謝家女,王家媳,當時頂尖的高門貴女,被逼到帶著婢女、外孫出城,親自手刃數人——

都慘到這種程度了,跟著官府走,幫著官府打孫恩盧循的軍隊,豈不是腦殘!

果然,這個消息一亮出來,整個房間里都沉默了。良久,才有人長長嘆一口氣,無奈道:

“那又能怎么辦呢?高門大戶都只有隨波逐流的份,何況我們這樣的中等人家?——唉,要是老祖能夠再托個夢,讓人引領我們就好了……”

啊這……這個真的沒有。陶屋也好,銅片也好,這次并沒有開放代打模式,只給了旁觀權限——

話說,你們也不能老是指望天降猛人啊,遇到什么難處,總要想著自己扛過去啊!

沈樂在昏暗的房間里走來走去,看看這幫中登滿臉愁苦,對視無言。他伸手揮一下燭火,再扒拉一下窗戶紙,再推一下幾上的茶水……

沒用,一點用都沒有,完全干涉不到現實。想要用煙霧、水跡等等方式“顯靈”,給這幫人來個提示,他都做不到!

幸好沈家的后人也不是完全的坑貨。或者說,雖然水平一般,但是被他帶了這么幾波,留下了足夠的后手,好歹也訓練出了思維模式:

“第一批還是要給,先把場面糊弄過去。至于官府那里,拖著,少給一點,或者不給!至少不能給現在這個太守!”

坐在中間位置上的,大概是族長,終于拍板下了判斷。沈樂暗暗點頭,還沒點完,就聽他左手邊那人問道:

“然后呢?”

“然后……”

房間里再次靜了一下。官府靠不住,五斗米道那邊的反賊也靠不住——

家族的力量,但凡能守住也就罷了,問題在于根本沒法守。

一共這點族人,這點雇工,這點佃戶,哪怕沈家平時對雇工佃戶算得不錯,也不能指望人家真心誠意地為你出死力。

賊過如梳,兵過如篦,來回折騰幾波,沈家的家業,還想不想要了?!

“總得投一家啊……”

“投哪家?”

長久的靜默。最后,坐在右手最后一位,年紀最輕的族老咬牙道:

“誰都不投!走!”

“走?”

“有時候,沒有一家能贏!沒有!”那個二十剛剛出頭,在眾人當中年紀最輕的發言者,雙目灼灼如火:

“就像老祖帶家人南遷的時候,黃巾軍,大漢,后面的各路諸侯,跟著哪一家,能平安挺到最后?哪一家都不行!

——后來遷到松江,夾在孫吳和當地世家之間,倒向哪一家能平安?哪一家都不行,所以老祖當機立斷,帶著家族搬到這兒來!現在……”

現在,官府和五斗米道的叛軍,倒向哪一家能保全家族?

很顯然,沒有正確答案,或者說,兩個都不是正確答案……

沈樂已經在旁邊點頭了。孫恩盧循起義,長達十二年,當中反復拉鋸N次:

光是孫恩就拉鋸了四次,打掉王凝之這一批,被謝琰劉牢之打退,逃到海島;

第二年又來一波,干掉了謝琰,又被打退;

第三年又來,被劉裕打敗——話說這位也算是很有福氣了,東晉末年幾個有數的名將都有幸碰過;

第四年被徹底干掉,戰敗投海而死,他妹夫盧循接過指揮權,又連續打了好幾年……

這么一波一波,反復推來推去,夾在中間的中小世家和老百姓,那真是苦不堪言,破家滅門就在眼前。

家里底子再厚,看得再準,能頂得住一波,也頂不住四五波、六七波啊!

“唔……”

幾位族老都低頭沉吟起來。沈樂恨不得跳過去,一個一個掰著他們的腦袋讓他們點頭:

這個決策沒錯啊!

快跑!

快跑!

趁著現在,孫恩起義軍和官軍還沒分出勝負,或者還在高歌猛進,趕緊收拾收拾,卷起全族人口跑路!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不要猶豫了,趕緊跑!

“說得有道理啊……”

“沒錯……老祖也說過……”

“家族這么多年來,一直大力造船,就是為了有朝一日事不可為,趕緊撤退的!”

“會稽已非樂土,閩地尚可暫居……”

“走!”

不得不說,沈家在沈樂幾次三番的降臨代打之下,是很有點兒開拓進取的精神在身上的:

畢竟永嘉南渡到孫恩盧循起義,也不到一百年,沈樂自己的意識撤離之后,他降臨的那個身體,守著他的方針,還在不停地造船。

造適合北上,適合運貨的平底沙船;造船底尖尖,適合南邊海域的“綠眉毛”;造穩重敦實,適合護航打人的四百料大明戰船……

在孫恩盧循起義的時候,沈家的船隊,已經攢了三四十條大小船只。全力運輸的話,一次往返,可以運一千人……

“走!立刻走,盡快走!先把人盡量帶走,能帶多少帶多少……”

“沈炯,你負責安排家族人口,一家一家去談,誰家先,誰家后;

沈然,你負責梳理佃戶,要小心,盡量選忠心可靠的,不要讓他們走漏風聲;

沈焰,你安排家族產業,除了必不可少的,能賣就賣,能抵押就抵押……”

偌大的家族,像一架低功率運行了很久的戰車,隆隆咆哮起來。不到半個月,第一支船隊已經揚帆出海,奔向閩地——

“應該能夠順利遷走吧?”沈樂站在船頭,迎著有些冰冷的海風,滿懷期待。

沈家南遷的時機還算不錯,搶在九月末、十月初出發,避開了臺風,也正在趕上了東北季風大起;

運氣更好的是,孫恩起義軍正在志得意滿,大舉進軍。這時候,他們忙著殺高官,殺權貴,搶錢搶地盤,對后方看守不嚴:

區區一個中小世家,有一批人想下海?隨他去就是了!

沈家卡著這個當口,只花了七天時間,就把第一批人手遷到了晉安郡。然后,是第二批、第三批……

等到劉牢之率領大軍進攻,孫恩部大敗,不得不率男女二十萬口退入海島的時候,沈家的核心族人已經撤完,就連佃戶,都撤走一半了!

從頭到尾,沈樂這個沉默的旁觀者,伴隨著這支船隊南下,看著他們在晉安郡登陸,看著他們用攜帶的財貨打通關節。

看著他們披荊斬棘,在陌生的土地上重新建立莊園,帶著佃戶們開墾田地,家主們也胼手砥足,親自下地耕種……

最初的幾年異常艱難。閩地不愧為“七山一水一分田”,生存資源十分缺乏:

北來的遷徙者,與當地的地主、土著之間,為了水源、土地、山林,沖突不斷。

沈家憑借著嚴密的組織和尚存的武力,勉強站穩了腳跟,但是元氣也不斷耗損。

沈樂只能旁觀,看著接任的年輕族長沈炯鬢角早早染上白霜,看著族中子弟在械斗中傷亡,心中百般焦急,卻無能為力:

為什么?

為什么他那時候懶了一下?

如果他選擇降臨模式,如果他選擇代打,他能指導沈家建造土樓,能指導沈家制造軍械、訓練士卒,應該,損失不會這么大的!

加把勁……再加把勁……再撐一撐,當地土著也不是什么青面獠牙的吃人鬼,只要雙方達到勢力平衡,熬過去,就是海闊天空!

一年,兩年,三年,雙方的摩擦烈度終于漸漸止歇,甚至開始試探性地聯姻。沈樂也松了一口氣——

他這口氣松得太早了。就在第四年,盧循部在孫恩敗亡后再次崛起,率領龐大的船隊沿海路南下,一路攻城略地!

從會稽郡到晉安郡,甚至再到廣州、合浦和交州,處處陷入了戰火。

亂兵如蝗蟲過境,沈家辛苦數年建立的基業,在盧循大軍面前如驚濤拍岸,瞬間就被打碎——

莊園被焚毀,倉廩被洗劫,族人、佃戶死傷逃亡,十不存三四。

族長沈炯拼死血戰,最終身負重傷,才帶著僅存的千余族人,乘著早已準備好的、最后一批海船,倉皇逃離了這片再次淪為焦土的土地。

而這一次,他們的目的地,是夷州。

那是祖上隨著孫吳衛溫、諸葛直探索過的海外大島,記錄在早已泛黃的家族海圖之上。

沈樂之前幾次降臨,都沒有斷了重走這條航路:這邊,可以成為沈家,最后的避難之所!


上一章  |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