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風徐徐,驅散人心中的躁意。
章時帶著幾名胥吏登上江堤,來到薛淮面前。
薛淮端詳著他身上簡樸臟污的短打衣著,打趣道:“章知縣,你還真是不拘一格平易近人啊。”
旁邊那幾名縣衙胥吏登時緊張起來。
當今官員講究身言書判,儀容儀表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像章時這般與平民百姓無異的衣著裝扮,若是讓巡按御史見到必然會參他一本。
章時心中并無懼意,僅僅有些意外。
前些天他收到府衙行文,得知薛淮即將巡查儀真縣,縣丞盧靜因此擔憂不已,反復勸他要收著脾氣,千萬不可得罪那位年輕的同知,但他依然沒有鄭重其事,反而不允許盧靜將這個消息泄露出去。
一如他讓盧靜轉告薛淮的那番話,儀真縣務無不可對人言,同知大人想看就看。
此刻他冷靜地解釋道:“廳尊恕罪,下官因要查看江堤兩側細節,難免在泥土中打滾,穿著官服殊為不便,而且若是弄壞了下官會更頭疼,一件新官服如今得十五兩左右,接近下官一年俸祿的三成。”
“無妨,本官只是隨口一說。”
薛淮微笑道:“章知縣,既然到了這江堤,不如請你陪本官走走?”
章時垂首道:“下官領命。”
兩人向前行去,章時依照官場規矩落后半個身位,至于薛淮帶來的護衛和縣衙胥吏則遠遠跟在后面。
薛淮并不諱言,他對身邊這位年過四旬仕途坎坷的知縣很感興趣,之前他在影園夜宴上的表態亦是希望能引起如章時這種官員的注意。
當日東關碼頭初見,章時在一眾阿諛奉承的官員中顯得十分惹眼,薛淮想不注意都難,再加上后續他從旁人口中了解的信息,不禁將章時當做大燕朝的“海瑞”。
薛淮知道這種官員不好打交道,但只要雙方志向接近便是最可靠的盟友,章時一身硬骨頭注定他不會做出見風使舵的行徑。
不過今日來到這儀真縣,薛淮覺得自己應該稍稍修正自己的看法。
章時不是海瑞,固然某些方面類似,但他多了幾分迂回心機。
一念及此,薛淮淡然道:“章知縣,看來你對本官找到此處有些驚訝。”
章時沒有否認,稍稍沉默之后說道:“是。”
他之所以在縣衙擺下空城計,一方面是主動退讓,給薛淮留出足夠的發揮空間,大抵類似于你想怎么做便怎么做的心態,縣衙案牘庫的卷宗和檔案任由薛淮翻閱,反正他身為知縣不會做出任何阻礙。
另一方面則是他想看看薛淮的秉性。
雖然這段時間從府城傳來的消息似乎足以證明,薛淮不同于府衙那群貪贓枉法的屬官,但章時吃過不少類似的苦頭,比如揚州府前任知府韓翊,剛剛上任時特意將章時召去府城,對他噓寒問暖關懷備至,對他提出的請求全部滿足。
實際上他對章時的承諾全是謊言,甚至在章時發現汛情告急向府衙求援的時候,韓翊仍舊是敷衍拖延,而他最初善待章時只不過是因為提前知道麾下有個刺頭,所以用虛假的承諾穩住章時,等到他掌控府衙大權,便不再將章時當回事。
薛淮看起來和韓翊不同,畢竟他的清名世人皆知,座師沈望亦是朝野公認的清流領袖。
然而章時當年被趕出京城,身為二甲進士卻只能困在知縣的位置上,這便是所謂清流的杰作,原因只是他看不慣某位清流道貌岸然的作風,被對方聯合座師和同年捏造罪名,最后章時被貶謫出京。
章時對薛淮談不上信任與否,他只想知道在自己這種故作姿態的情況下,對方究竟會是怎樣的反應。
他想過薛淮會我行我素,完全不把他這個知縣放在眼里,直接大刀闊斧地整頓全縣政務。
他也想過薛淮會因為他的不通禮數大發雷霆,直接讓人將他找回去冷嘲熱諷一頓。
他唯獨沒有想到薛淮居然會不辭辛苦,在奔波幾十里之后,連口熱茶都沒喝,便跑到城外江堤上找他。
故此,章時又說道:“廳尊,下官雖未大張旗鼓,但也讓縣衙胥吏為你和其他大人安排了住處,廳尊何不先去歇息半日?”
“不必。”
薛淮擺擺手,平靜地說道:“章知縣,本官在出發之前仔細看過你的履歷,理解你心里積壓的苦悶。本官此來不是為了在你面前耍威風,是為了幫你解決麻煩。”
這種話章時聽過太多次,他現在很難分辨對方是真心還是假意,因而坦率地說道:“廳尊,下官沒有麻煩。”
薛淮止步,扭頭望去。
兩人站在江堤上,一邊是浩浩湯湯奔騰不休的長江,一邊是人聲鼎沸富庶而又貧瘠的儀真縣城。
“沒有麻煩?”
薛淮仿佛只是在重復。
章時的臉色變得很堅定,迎著薛淮審視的目光說道:“是的,廳尊。此非下官自夸,下官自從八年前接任儀真知縣,不敢說使得此地政情人和海晏河清,至少治下從未判過冤假錯案,亦八年如一日將本地百姓放在心上。”
“八年如一日……”
薛淮移開視線,雙眼微瞇望著江面,緩緩道:“那你為何還只是一介七品知縣呢?”
這句話刺中章時心底最深的傷疤。
他低下頭,滿懷沮喪和憤懣地說道:“下官不知道。”
“真不知道?”
薛淮扯了扯嘴角,干脆直接地說道:“當年你得罪吏部侍郎的門人,被對方尋了由頭趕出京城。后來吏部侍郎因為寧首輔的器重升為吏部尚書,你便愈發沒有出頭之日。要不是你乃二甲進士出身,在知縣任上又勤勤懇懇,恐怕早就被人扒掉了身上的官服。”
章時沉默。
雙手不自覺地攥緊。
良久,他深吸一口氣道:“知縣也沒什么不好的,至少下官可以親眼看見蒼生疾苦,而非高坐廟堂之上,把黎民百姓視作豬羊。”
此言足夠大膽,如果不是被薛淮刺激得心緒翻涌,章時不會如此直接。
話一出口他就知道不妥,但他心里并不后悔,反而強硬地望著薛淮。
“這些話在本官面前說說也就罷了。”
薛淮轉身面對章時,輕聲道:“如果本官說可以幫你解決京中的針對,你信不信?”
章時臉上并無喜色,反倒顯得有些凝重,道:“下官相信廳尊有這樣的能力和手腕,只是……”
見他第一次表現出遲疑,薛淮順勢說道:“只是你不知道自己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章時點頭。
薛淮邁步繼續前行,在章時跟上之后話鋒一轉道:“方才本官說此行是來幫你解決麻煩,而你說你沒有麻煩,儀真縣在你的治理下欣欣向榮,果真如此么?你可知道本官前些天在江都縣做了什么?”
“下官聽盧縣丞提過。”
章時誠懇地說道:“廳尊在江都縣以雷霆之勢肅清沉疴,還全縣百姓郎朗青天,下官對此佩服得五體投地。”
“難得,能從你口中聽到這樣的夸贊。”
薛淮笑了笑,繼而道:“隨本官而來的書吏行囊中,亦有四份和儀真縣有關的卷宗。”
章時對此早有準備,坦然道:“廳尊,下官只是儀真知縣,而那四份卷宗牽扯的皆是漕運衙門或者鹽運司,此非下官力所能及之處,只能將卷宗送到府衙。”
“本官明白,這四份卷宗和江都縣的情況不同,不能歸責到你身上。”
薛淮負手前行,繼續道:“但本官還是要問你一句,除了這些問題,儀真縣果真沒有其他隱患?”
章時默然,片刻后略顯艱難地說道:“請廳尊賜教。”
“方才本官在縣城內走馬觀花,看到青樓酒肆鱗次櫛比,富紳巨賈往來無數,亦看到窮苦百姓衣著襤褸,沿街乞討者時而有之。這不過是本官看見的冰山一角,城內尚且如此,下面村鎮的情況自然可以想象。”
薛淮在一棵柳樹下站定,望著面前雄闊的長江,喟然道:“在本官看來,儀真縣與江都不同,你和縣衙官吏確實在用心做事,但這里仍舊有五個極其嚴重的問題。”
章時心中一震,他望向這位年輕同知的側臉,期盼而又緊張地問道:“不知是哪五個問題?”
“權當這是你對本官的考校,而非你對此一無所知。”
薛淮意味深長地點了一句,然后沉聲道:“第一是田地兼并愈發嚴重,有人坐擁萬畝良田,有人則無立錐之地。”
“第二是水患兇險無法根除,你去年親歷過汛情,當知洪水決堤是何等恐怖的景象。”
“第三是貧富差距愈發懸殊,比如去年你縣鹽商胡慶嫁女耗銀三萬余兩,而胡家聘用的苦工每日報酬僅僅十文。”
“第四是觸目驚心的漕運痼疾,第五便是鹽政專營引發的民不聊生。”
章時認真聽著,額頭商漸漸沁出豆大的汗珠。
薛淮輕嘆一聲,轉頭看著他說道:“章知縣,本官說的對不對?”
章時垂首道:“廳尊所言鞭辟入里,下官莫敢爭辯,只是……”
他稍稍沉默,終究黯然道:“只是知道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