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國在上194【執子之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相國在上 >>相國在上最新章節列表 >> 194【執子之手】

194【執子之手】


更新時間:2025年09月29日  作者:上湯豆苗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上湯豆苗 | 相國在上 
雪后初晴,寒意依舊刺骨,臨近年關的揚州城卻如同被注入一股暖流,處處張燈結彩,人聲鼎沸。

府衙門前張貼的新政告示前擠滿各色人等,小吏不厭其煩地一遍遍高聲宣講著鹽引新政、商稅減免、水利工役和歲末撫恤的細則。

城內各處茶樓酒肆,議論新政的聲音幾乎蓋過絲竹管弦。

“府尊大人這回是動真格了!”一個穿著綢緞襖子的商人端著茶碗感慨,“聽說那些以前狗眼看人低的衙役,如今都夾著尾巴做人嘍!”

“誰說不是呢?”

旁邊有人接話道:“漕關的盤查都松了不少,只要拿著鹽引和路引,一次查驗全程通行,省了多少麻煩,府尊大人真是愛民如子。”

“嘿,別忘了這都是誰的功勞。”角落里一個老者壓低聲音,“府尊自是用心,可若沒薛廳尊統籌大局,哪有揚州現在的新氣象?”

眾人紛紛點頭,薛淮青天之名早已傳遍揚州各地,其聲望之高甚至隱隱逼近當年的薛明章。

譚明光對此心知肚明,但他毫不在意,同時一掃往日的低調隱忍,整個人精神煥發,每日奔波于衙門各處,事無巨細皆親自過問,那份干勁幾乎讓人忘了他的年紀。

薛淮則如一塊沉入水底的磐石。

他并未因新政的鋪開而松懈,大部分精力依舊錨定在更長遠也更根本的目標上——兩淮鹽政監察體系的完善和鹽會的良性運轉。

同知官邸的正堂內,炭火燒得很旺,薛淮正與剛從鹽場巡查歸來的黃沖以及兩位鹽運司副使議事。

“……引課分離的章程必須進一步細化,灶戶的鹽引抵扣額度要與實際產鹽量緊密掛鉤,杜絕虛報冒領的空間。”

薛淮指著案上的鹽場清冊,沉穩道:“黃運臺,鹽場清冊重訂工作,來年三月之前務必完成第一輪核查。”

黃沖點頭道:“薛大人放心,本官已抽調精干書吏分組下鹽場,按照先前擬定的四查四核之法進行清丈復核。”

“如此甚好。”

薛淮又看向兩位副使,鄭重道:“年節將至,我們要嚴防奸商囤積居奇哄抬鹽價。鹽會那邊,我已與沈秉文、喬望山等人商定,由鹽會成員在各大商鋪以平價持續供應,鹽運司要嚴密監控市場,發現苗頭立即以平準倉儲備鹽進行干預。”

兩位副使肅然應道:“是。”

雖然明面上薛淮只是從五品的揚州同知,和眼前兩位副使平級,更比不上黃沖的從三品鹽運使之職,但是堂內顯然以他為尊。

一方面是黃沖等人都敬服薛淮的能力和手腕,另一方面薛淮仍舊是兩淮鹽政監察大使,官階雖然不高,卻是天子親自任命類似欽差的身份。

大半個時辰后,諸事議定,黃沖等人告退。

薛淮揉了揉有些發脹的眉心,起身走到窗邊。

只見院中梅樹枝丫虬結,幾朵含苞待放的紅梅點綴在白雪間,平添幾分堅韌的生氣。

薛淮看著那幾朵紅梅,思緒不由得飄向了沈園的方向。

他已經收到母親的回信,崔氏本就喜愛沈青鸞,得知二人兩情相悅愈發歡喜,當即應允這樁婚事,還說開年便會請世交長輩南下提親,所有儀程都無需薛淮出面。

“少爺?”

身后響起墨韻溫婉如水的聲音,打斷了薛淮望著寒梅的凝思。

薛淮轉身望去,墨韻捧著一只托盤,上面放著一盅冒著熱氣的羹湯。

自從那夜他挑明之后,墨韻在他面前依舊是溫柔體貼的模樣,每日照料他的起居飲食,替他料理官邸內外庶務,似乎并未因他那夜的許諾而有太大改變。

只是偶爾不經意間,薛淮總能捕捉到她飛快移開的目光,那目光相較以往多了幾分柔意。

“婢子煮了盅八珍羹,天冷,少爺喝點暖暖身子。”

墨韻將托盤放在案幾一角,聲音輕柔,動作嫻熟地將湯盅遞過來。

“有勞了。”

薛淮接過來慢慢喝著,溫熱的羹湯香氣撲鼻,胃里和身上都泛起暖意。

墨韻便安靜地立在一旁,垂眸看著地面,身姿如舊日般恭敬柔順。

“宅子找得如何了?”

薛淮放下碗,隨口問道。

崔氏在回信中特意提及,既然他和沈青鸞的婚事已定,有些事情自然要早做準備。

這個時代的成婚禮節比較繁瑣,大婚的場地肯定在京城薛府,在那之前的儀程都會在揚州進行,雖說薛淮在同知官邸住得很安逸,但是屆時肯定要另外準備一座薛家的宅子,避免讓人誤解薛家不注重這樁婚事。

墨韻抬起頭,目光澄澈恭敬地說道:“回少爺,婢子和李管事這幾日看了幾處。城東有一處三進帶園子的舊宅,地段尚可,但格局略舊,修繕起來頗費工夫。城西鹽商李員外新修的一處別苑,位置稍偏但景致頗佳,布局也方正,只是價格昂貴些,且是商賈之宅,恐引來一些不必要的議論……”

她條理清晰地分析著幾處宅院的優劣,利弊得失說得清楚明白,薛淮心中微有感慨,墨韻的情緒十分平和,可見她很清楚自己的身份。

“……還有一處。”

墨韻微微一頓,微露欣賞地說道:“是在瓊花觀附近,原是一位鹽官的舊宅。此人在鹽案中牽連不深,只是罷官并罰沒了些家產,如今已舉家搬離揚州,空出此宅急售。這也是一座三進帶園子的宅邸,勝在鬧中取靜,距離府衙也近,就是略有些陳舊。”

薛淮沉吟道:“瓊花觀附近確實方便,陳舊些無妨,稍作修葺便是。你先著人去談,只要價格合適,宅子無明顯的瑕疵,便定了此處也可。”

墨韻應道:“是,少爺。”

薛淮看著她低垂的眼睫,點點頭道:“如此安排甚妥,你辛苦了。”

“少爺言重了,這是婢子分內之事。”

墨韻嫣然淺笑,然后上前收拾了碗盞,端著托盤悄然退了出去,步履輕得沒有一絲聲響。

午后,薛淮換了一身便服,乘坐馬車前往漱玉軒。

此處雅致清幽又極為私密,乃是沈秉文特意留給沈青鸞用來處理一些事務或會友的場所,這段時間薛淮每隔兩三天就會來此處和沈青鸞見面。

馬車駛過青石板路,穿過掛滿紅燈籠、人聲鼎沸的東關街,喧囂漸漸被拋在后方。

走進漱玉軒,薛淮示意江勝和齊青石等人去廂房飲茶等候,他則在沈府丫鬟的引領下來到東暖閣。

此時沈青鸞正臨窗而坐,今日她穿著一身藕荷色錦襖,發髻只簪了一支玉簪,素凈卻不失雅致。

薛淮走進來的時候,沈青鸞正凝神看著手中的一本賬冊,秀氣的眉頭微微蹙著。聽見腳步聲,她抬首看去,臉上瞬間綻放出明媚的笑容,如同冬日破云的暖陽。

“淮哥哥,你來了。”

“看什么看得如此入神?”

薛淮解下披風交給一旁的丫鬟蕓兒,在炭盆邊的坐榻上坐下。

“是蘇州布莊送來的年底總賬。”

沈青鸞起身親自為他斟了一杯剛沏好的雪頂含翠,繼而坦然道:“有幾筆出項似乎有些問題,我正在核查。”

薛淮接過茶盞,指尖無意觸到她溫熱細膩的柔荑,兩人對此都已習以為常,并沒有刻意避開。

他湊過去看了一眼沈青鸞標記的賬目,幾筆匯兌銀子的數額與對應貨物的采購記錄似乎有些微妙的出入。

“不若試試這個法子?”

薛淮略一思索,拿起筆在旁邊的空白花箋上寫下幾行字,徐徐道:“將揚州總號與蘇州分號之間的匯兌、采購、運銷這三條線分開,按月逐項核銷對賬,再與總賬比對盈虧。這樣雖繁瑣些,但可立見分曉,看是哪個環節或者哪個人出了問題。”

沈青鸞認真地看著,美眸漸漸亮起:“對呀,如此抽絲剝繭,定能讓暗中動手腳的人露出馬腳。多謝指教,薛大人!”

薛淮失笑:“沈東家客氣。你先清理賬目,一會我們再聊。”

“好。”

沈青鸞不禁莞爾,隨即按照薛淮的提點重新稽核賬目。

薛淮看著沈青鸞專注思考的側臉,長長的睫毛在眼瞼投下小片陰影,鼻梁挺直,紅唇微抿,透著別樣的聰慧和魅力。

時間靜悄悄地流逝,沈青鸞終于松了一口氣,將賬冊全部合上。

“青鸞。”

薛淮的聲音不自覺地帶上了幾分鄭重。

“嗯?”

沈青鸞抬頭,清澈的目光帶著詢問。

薛淮斟酌道:“前日我收到家母來信,提及開年之后會有長輩南下拜會令尊令堂。”

沈青鸞的臉頰瞬間飛上兩朵紅云,如同三月盛開的桃花,一直紅到了耳根,先前看賬目時的那份從容干練瞬間消失無蹤。

不待她開口說話,蕓兒和另一名大丫鬟便乖巧地退出暖閣。

暖閣內霎時變得極為安靜,只余炭盆中偶爾發出的細微“噼啪”聲。

沈青鸞微微低頭,細長白皙的手指無意識地絞著錦襖柔滑的衣角。

薛淮那句話雖未明言,卻清晰無比地傳達了提親在即的消息,這意味著他和她之間的關系即將塵埃落定,走向世人眼中名正言順的歸宿。

對于沈青鸞而言,這種感覺屬實奇特。

她勉強鎮定心神,含羞低聲道:“我爹前幾日也說,朝廷已經接納廣泰號的捐獻義舉,家中會分批將承諾的糧秣和冬衣運往邊關。”

僅僅是說完這句看似毫無旖旎之意的話,沈青鸞便覺得整張臉燙得快要燒起來,不禁扭頭看向一旁,不敢再和薛淮對視。

暖閣內的空氣似乎變得粘稠而滾燙,讓人有些透不過氣,卻又沒有不適之感。

薛淮能清晰地看到沈青鸞藏在發鬢間微紅的耳廓,能看到她白皙脖頸上微微泛起的細膩小疙瘩,視線最終落在她擱在膝頭的那只纖手上。

她的手指瑩潤如玉,指節纖細,此刻正因主人的緊張而微微蜷縮著,指尖用力得有些發白。

這一刻薛淮自然而然地伸出自己的左手,朝著沈青鸞的柔荑悄然靠近。

在他寬厚溫熱的手掌握住沈青鸞的手之時,她的身體幾不可查地微微一僵,卻沒有抽回手,只是將臉朝旁邊垂下,露出的耳垂紅得更加鮮艷欲滴,宛如一顆晶瑩的果子。

便在這時,丫鬟蕓兒猶猶豫豫的嗓音在外面怯怯響起。

“小姐,徐神醫求見。”


上一章  |  相國在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