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日音樂家第二十九章 《申克分析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奇幻>> 舊日音樂家 >>舊日音樂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九章 《申克分析法》!

第二十九章 《申克分析法》!


更新時間:2025年11月06日  作者:膽小橙  分類: 奇幻 | 神秘幻想 | 膽小橙 | 舊日音樂家 


“各位。”

“姑且先以談現代之前的作品為主。”

“但讓我們先遞進一步,從傳統的《和聲學》《對位法》《曲式分析》等理論中先遞進一步。”

范寧的聲音平靜,被眼前密密麻麻的駭異黑影的視覺器官盯著,依然帶著授課時特有的、引導式的口吻。

他轉身揮手,抹去了之前的所有譜例與和聲記號,然后添上一行新寫上的字跡。

并附議一個重重的感嘆號——

「申克分析法!」

雖是遞進的第一步,卻已是極為艱難的一步。

范寧首先致敬這位被抹殺重置的存在者的姓名,一如他之前致敬和收集“星光”的過程。

“申克分析法,最初由‘不存在的歷史’中的奧地利現代音樂理論家海因里希·申克創立,其核心思想認為,所有的音樂創作都源于一個最初極簡的‘基本結構’!只是通過了一系列延長技術的裝飾和擴展,這才最終形成你們所聽到的一首復雜的音樂作品!”

范寧刷刷在黑板上寫上了“基本結構”這一詞組,然后左上

左下兩杠,引出另外兩個同樣聽起來很簡單的概念。

“‘基本結構’是申克分析法的概念基石,它包含兩個部分:‘基本線條’與‘低音進行’。”范寧放慢語速,每個字都敲打在這些‘聽眾’的心弦上,“這兩部分其實無比簡單,只要會唱兒歌的人都能理解!——”

“從一個主和弦音級,一般是3音、5音或高8度音開始,逐級下行回主音,這就是‘基本線條’;然后再來一個支撐它的、最簡單不過的低聲部,主音屬音主音,這就是‘低音進行’。”

范寧在五線譜上利落地寫下音符。

僅僅六個。

“看,C大調的話,‘基本結構’就是這樣——”

“‘基本線條’,321,miredo,‘低音進行’,151,dosoldo,僅此而已!”

“這就是全部的秘密,這就是所有旅程的起點與終點!!”

教室內外鴉雀無聲,這簡單的幾個音,與“聽眾”心中復雜艱深的音樂海洋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前排那些同質化嚴重的模糊黑影,帽檐下饒有興致的感興趣意味更濃了。

這和無調性作品的關系聽起來并不大。

但這不妨礙它的提法本身已經足夠驚世駭俗,它究竟能怎么繼續圓下去?

會不會把自己繞到迷失?

這的確......十分能滿足探究神秘知識的好奇心。

“可是,既然‘基本結構’如此簡單,難道從巴赫到貝多芬再到瓦格納,作品就是這樣的?我們聽到的鴻篇巨制和驚濤駭浪到底從何而來?”

范寧的嘴角卻揚起一絲洞悉奧秘的弧度。

“來自延長!來自裝飾!來自這個‘基本結構’在時間、空間與想象力維度上的無限增殖與變形!”

他停頓片刻,讓寂靜本身成為宣言。

然后,再度刷刷幾筆。

“我們所見到聽到的成型的音樂作品,當然不止‘基本結構’。”

“實際上它包含三個結構層次——背景、前景、中景!”

“‘背景’,即剛才提到的‘基本結構’,是作品的深層語法。如之前所言,miredo也好,dosoldo也好,它似乎十分簡單,甚至簡單得有些太過了。但在我們東方有話叫做‘大道至簡’、‘三生萬物’!你們若這樣理解困難,也可將其理解為音樂的‘神性尸骸’,是沉睡在萬音之下的‘源初諧響’!”

“然后,‘前景’,即我們實際看到的樂譜,是所有延長與裝飾技術疊加后的最終聽覺結果。”

“而‘中景’,則是‘背景’與‘前景’之間的結構層。中景結構是最復雜的、不固定的、最可能發生變化的,它既可能是支持內部形式的結構,還有可能分化出更低一級的“次中景”結構!......”

范寧說到這里意味深長地面向影子們提問:

“那這些背景、前景和中景具體是如何形成的?這就涉及到與‘結構’并存的另一重要概念——”

“Prolopgation,‘延長’!”

他從容一笑。

“其實上,延長是存在于一切相位中的普遍準則,不僅神秘學,普通的語言學就是如此。比如,句子,便常常是由主句與各種修飾成分的從句組合而成,這些從句就是對主句起延長作用的因素!”

“通過延長技術,音樂的‘基本結構’得以擴展和裝飾,這里面就包括了鄰音、經過音、初始抬升、琶音型動力、聲部交換等技巧,還有和傳統對位法更接近的‘線性進行’思維等等......”

“總之,‘結構’和‘延長’是申克體系的核心,也是一部作品寫成的全部邏輯,‘結構’代表穩定的因素,‘延長’則代表動態的因素!”

范寧對前期這幾組概念作出總結,然后面對明面上的“聽眾”和潛在的“聽眾”,神秘莫測的一笑:

“接下來,給你們稍微上點強度。”

“準備上案例實操了。”

“先介紹一下與申克分析理論相配用的圖表分析技術,或稱‘三圖表法’,呵呵,注意聽了,和那些傳統和聲學的符號可不一樣。”

范寧的右手隔空在黑板前飛速勾勒起來。

“這里我們用長符桿的二分音符表示‘背景’,用不同符桿長短的四分音符表述‘中景’不同水平上的結構層次,用沒有符桿的符頭表示‘前景’細節......用偶爾出現的八分音符表示裝飾音或倚音,用括弧類的符頭表示原本應有的、但卻被繞過或代替了的音......”

“然后我們用數字上方的符號代表結構線條音,用彎箭頭表示延長和弦的邏輯,用直箭頭表示低聲部經過性運動,用橫直線或橫虛線表示結構連續關系,用弧線表示進出的內聲部運動......”

“最后,常見的功能性標記。”

“CS,對位結構和弦!DF,復功能和弦!EM裝飾音性和弦!N,鄰音和弦,其中UN為上鄰音、LN為下鄰音......M,混合體和弦!P,經過性和弦!NP,鄰音經過和弦!VL,聲部進行和弦!(D),用以區分常規屬和弦的阻礙進行前的五級和弦!......”

竟然不是玩幾級幾級那套?

竟然不是什么主下屬屬,不是什么三和弦七和弦,甚至連轉位、離調、轉調這些也沒有?

完全迥異于和聲學標記的另一套符號邏輯。

完全的神秘學意義上的重構。

這一套前期的東西砸下來,雖然范寧的案例分析根本還沒開始,但有些“聽眾”原本狂熱的模糊面容,忽然好像收斂住了!

面對另一套龐大又具備有效神性力量的知識體系砸了過來,它們忍不住開始思索。

不是之前那種帶著古怪的敬拜意味的思索。

是眼神十分清澈的思索。

無彈窗相關

_


上一章  |  舊日音樂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