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侵現代第340章 幫我把教授喊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科技入侵現代 >>科技入侵現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340章 幫我把教授喊來!

第340章 幫我把教授喊來!


更新時間:2025年09月22日  作者:鴉的碎碎念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鴉的碎碎念 | 科技入侵現代 


房間里的所有聲音,打字機的噼啪聲,電話的忙音,竊竊私語,都在一瞬間凝固了。

空氣仿佛被抽干,只剩下巨大的寂靜。

本·布拉德利,這位經歷過無數大風大浪的資深新聞人,感到一股寒意從腳底直沖頭皮。

他深吸一口氣,示意吉米把紙袋遞過來。

他知道,這不是一個惡作劇,吉米臉上的恐懼是真實的。

他從紙袋里拿出錄像帶,上面沒有標簽,沒有寄件人信息,只有一個用馬克筆寫的字母:V。

他沒有猶豫,將錄像帶塞進了編輯部的播放器。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屏幕上。

畫面抖動著,像是由一個業余攝影師在暗夜中拍攝。

一開始是模糊的黑白影像,但很快,畫面穩定下來。

那是一段從街道對面,通過高倍望遠鏡鏡頭拍攝的視頻。

畫面中,正是埃德加·胡佛在華盛頓郊區的私人別墅。

時間顯示是深夜。

視頻里,兩輛黑色的伏爾加轎車悄然停在了胡佛別墅的門口,幾名身穿大衣的人影從車里下來。

他們的動作利落而專業,避開了所有監控探頭。

最令人震驚的是,畫面中,其中一個人的身形,赫然是蘇俄大使館的大使,多勃雷寧。

還有拉近鏡頭的特寫,生怕觀眾不知道他是多勃雷寧。

視頻的后半段畫面中,蘇俄人從別墅中帶走了一些東西。

隨后,他們快速清理了現場,并駕車離去。

布拉德利沒有出聲,但他的拳頭已經緊握。

他看到了視頻的最后一幕:一個用特寫鏡頭拍攝的畫面,一個倒在血泊中的人,正是胡佛。

鏡頭迅速拉遠,畫面中赫然顯示出8具尸體,他們是胡佛的保鏢,FBI的安保人員。

播放結束,房間里死一樣的寂靜。

第一個打破沉默的是伯恩斯坦,他像被激怒的野獸,猛地拍了一下桌子:“這不可能!這是宣戰!蘇俄人瘋了嗎?”

伍德沃德則臉色煞白,他的手顫抖著,指著屏幕:“胡佛,他怎么可能,蘇俄人怎么敢?”

布拉德利沒有理會他們的情緒,他像一座冰山,大腦正在高速運轉。

他知道,這份錄像帶不僅僅是一則新聞,它是一顆核彈,足以炸碎整個冷戰的脆弱平衡。

本·布拉德利內心只剩下這一個想法。

資深媒體人,華盛頓郵報的主編,第一次遇到如此復雜的局面,如此莫名其妙的事情。

阿美莉卡有很多都市傳說,有著深厚的陰謀論基礎。

而V絕對是眾多陰謀論中最神秘莫測的一個。

有人說他是蘇俄KGB,也有人說他是印第安人,有人說他有超能力,也有人說他接受過最嚴苛的訓練是最精銳的TG。

無論如何,自從胡佛死之后,V絕對是阿美莉卡天空中飄著的最厚的那朵陰云。

有重重保護的胡佛尚且會慘死,每一位議員都戰戰兢兢。

沒人敢提要針對V的法案。

大家會提要增加保護自己的法案,但沒人敢公開提出要徹底調查V的身份。

現在,V又出現了,帶來了堪稱核彈一樣的消息。

作為一名媒體人,布拉德利的內心的第一反應居然不是要報道,要獨占這則新聞,而是怎么才能把這則新聞給掩蓋掉,在這個和平的十字路口。

新聞的自由、真相的力量、公眾的知情權,此刻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把這則新聞給按下去。

好在沒讓布拉德利糾結多久,他辦公室的電話突然響了起來。

那聲音刺耳而尖銳,打破了房間里死一般的寂靜。

他看了一眼來電顯示,是《時代周刊》的總編,亨利·盧斯。

布拉德利的心猛地一沉,他明白這意味著什么。

他深吸一口氣,接通了電話。

“亨利。”他的聲音有些沙啞。

電話那頭,盧斯的聲音聽起來比平時更加沙啞,帶著一種罕見的疲憊。

“本,你也收到了?”

這不是一個疑問句,而是一個陳述。

布拉德利知道,他們現在是站在同一艘船上。

“是的,亨利。剛收到。”布拉德利回答道。

“你看了嗎?”

“看了。”

電話兩頭陷入了沉默,這是兩個新聞巨頭之間,對一件無法用言語形容的災難的無聲確認。

“果然,V寄給了所有人,這件事瞞不住了。”盧斯終于開口,他的聲音中充滿了悲傷。

布拉德利沒有立刻回答。

他走到窗邊,看著外面平靜的街景,他想到了自己的使命,想到了他一直以來所信仰的原則。

他也想到了那些無辜的生命,想到了戰爭將重新被這則錄像帶給點燃。

“我們沒有選擇。”布拉德利恢復了平靜。

盧斯重復道:“我們別無選擇。”

掛斷電話后,布拉德利恢復了工作狀態,既然沒有辦法隱瞞,那就給民眾真相。

“霍華德,”他指向西蒙斯,“立刻聯系我們的線人,華盛頓所有能聯系到的人,我要知道胡佛別墅發生的一切,任何細節都不能放過。”

“伍德沃德,你去和伯恩斯坦一起,把這份錄像帶的內容寫成一則頭條。

用詞要絕對精確,沒有一個字可以多余。

我要看到最原始的事實,沒有分析,沒有猜測。”

“還有你,吉米,”布拉德利的目光重新回到那個蒼白的實習生身上,“把這個紙袋,這個錄像帶,和我們所有人的指紋,交給BI,我們不能獨自擁有這份東西。”

大報的記者們都還在混亂當中。

大家都意識到這件事,會對局勢產生怎樣的影響,冷戰還能冷得下去嗎?

以及思考蘇俄人是不是瘋了?

蘇俄大使親自帶隊,開著伏爾加汽車,把阿美莉卡的高官給殺了。

胡佛絕對的實權人物,哪怕從BI局長位置上退了下來,他還是有著龐大權柄,從8個安保人員就能看出端倪。

更糟糕的是,你們干就干了,居然還被人給拍下來了。

甚至還被錄臉,試圖把鍋甩給V。

前情提要:槍是從蘇俄人手里拿的,林燃在現場留了一個大大的V。

一家不起眼的、名為《聯合新聞》的獨立通訊社,率先發布了一則簡短但爆炸性的報道:“埃德加·胡佛,死于蘇俄之手?”

這則未經證實的報道,像火星落入了干涸的火藥桶。

當《聯合新聞》的報道在電波中傳開時,整個阿美莉卡媒體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亂。

各大媒體的編輯部都瞬間沸騰。那些沒有拿到錄像帶的記者,紛紛打電話到《華盛頓郵報》、《時代周刊》等巨頭公司求證,但得到的回應都是沉默。這種沉默本身,就成了一種確認。

主流媒體的頭條,從討論“和平的曙光”,瞬間轉向了“戰爭的幽靈”。

《紐約時報》的頭版大標題變成了《胡佛之死:和平進程蒙上陰影》,措辭謹慎,但字里行間充滿了對真相的追問。

《洛杉磯時報》則更加激進,直接在社論中質問:“這是莫斯科的最后通牒嗎?華盛頓將如何回應?”

地方小報更是毫不掩飾地煽動阿美莉卡人的情緒,頭條上赫然寫著“蘇俄人的血債,必須血償!”

電視臺在反反復復播放那段錄像帶。

整個國家的情緒,從對和平的渴望,迅速轉向了憤怒、恐懼和復仇的欲望。

反戰游行的隊伍被“向蘇俄宣戰”的呼聲所取代。

“真是糟糕的一天。”珍妮的心情很糟糕,昨天還在為教授帶來的和平而振奮,今天就變成了為地球的明天而擔憂。

她已經嗅到了戰爭一觸即發的味道,而且這次的戰爭不是那么簡單的戰爭,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戰爭。

“我相信白宮會克制的。”林燃輕聲道。

珍妮搖了搖頭:“不,教授,你不知道,雖然我很不恥胡佛在很多事情上的所作所為。

但他絕對是阿美莉卡政界的傳奇人物,也是一個象征性的存在。

他的神秘死亡,被確認為蘇俄所為,會引發巨大的國內政治地震。

反G的鷹派力量會立刻利用這一事件,將和平談判描繪成對蘇俄軟弱的表現。

他們會要求對蘇俄采取強硬報復,而越戰的持續,將成為對蘇俄施壓的直接手段。

像約翰·摩根這樣的戰爭獲益方會在背后推動戰爭繼續。

胡佛之死會被宣傳為蘇俄對阿美莉卡主權的公然侵犯和冷戰的直接升級。

公眾輿論會從渴望和平迅速轉向支持對蘇俄及其盟友采取軍事行動。

這是無法被忽視的巨大事件。

白宮哪怕再想和平,再想停止戰爭都做不到。

任何與北越達成的和平協議,都將在政治上變得不可接受。

白宮將不得不放棄或至少無限期推遲和平談判。

因為很簡單,北越是蘇俄的盟友。”

電視機里,胡佛別墅外重新圍起的警戒線,而媒體的報道則將蘇俄人描繪成潛入阿美莉卡心臟的刺客。

珍妮凝視著電視畫面,憂傷道:“尼克松總統會面臨和林登·約翰遜總統相同的窘境。

他著名的狂人理論是基于對蘇俄的威懾。

蘇俄已經采取了如此大膽的行動,尼克松將面臨一個兩難的局面:要么真的采取行動,導致全面戰爭;要么被視為虛張聲勢,從而失去政治資本。”

狂人理論:讓蘇俄以為他愿意采取任何行動,包括核打擊。

而蘇俄都把你胡佛當眾處決了,還是大使親自帶隊去處決的,你能干嘛?敢干嘛?

狂人理論破產,這對尼克松而言,是他信譽摧毀的開始。

深夜,克里姆林宮的電話鈴聲劃破了寧靜。

列昂納德的辦公桌上,電話的紅色光芒閃爍不停。

接通后,聽筒里傳來駐華盛頓大使多勃雷寧急促而混亂的聲音。

“列昂納德同志,情況失控了!胡佛死了,我們的大使館被聯邦調查局團團圍住。

我們被指控是被我們的人干的!

V給我們設下了陷阱!”

多勃雷寧的聲音聽起來像是在瀕臨崩潰。

列昂納德的眉頭緊鎖,他的臉色陰沉如暴風雨前的天空。

“什么胡佛?什么圍住?說清楚!”

多勃雷寧語無倫次地匯報了事情的經過。

電話那頭,列昂納德沉默了。

他當然知道“V”的存在,蘇俄能控制胡佛,完全得益于V。

他們也一直想找到V。

“你個白癡!”列昂納德怒吼道,“無論出于什么原因,你們都出現在了犯罪現場!你們為自己、為我們整個國家制造了一個天大的把柄!”

其實當時多勃雷寧就通過外交信件給他報告過此事,他震怒是因為居然能被拍到。

最讓他無法理解的是,你的正臉居然能被拍到?

不是夜晚嗎?不是深夜嗎?不是漆黑一片嗎?

他命令多勃雷寧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否認指控,并將所有責任推給阿美莉卡內部的權力斗爭。

列昂納德知道,現在不是承認真相的時候,因為這會立刻引爆一場無法控制的全面戰爭。

華盛頓,白宮,尼克松和基辛格正在橢圓形辦公室里討論和平協議的最后細節,整個氣氛很是輕松,約翰遜做不到的,我一上臺就要做到了。

我上臺,24小時內就能結束越戰,尼克松已經后悔為什么沒有在選舉的時候喊出這樣的口號。

突然,安全委員會的官員們闖了進來,他們的臉上寫滿了震驚和恐懼。

“總統先生,出大事了,”一名官員上氣不接下氣地說,“胡佛死是被蘇俄人殺的!V的錄像帶清晰的記錄下了多勃雷寧的臉。”

尼克松和基辛格的臉色瞬間變得蒼白。

他們看到了那盤錄像帶,也看到了蘇俄大使館一行人前往現場的畫面。

基辛格的腦海中瞬間浮現出各種可能。

為什么?

為什么偏偏是在馬上要簽和平協議的這個時間點被公布?

V到底是誰?

現在他不認為V是蘇俄的人,蘇俄人不會希望戰爭繼續。

基辛格知道和平協議簽不了了,越戰要繼續了。

尼克松臉色難看是因為,他對前不久胡佛被殺,抗議的人群把白宮團團圍住在外面喊“約翰遜下臺”記憶猶新。

現在如果他還繼續綏靖的話,那外面得喊尼克松下臺了。

“幫我喊教授來。”

在這樣關鍵的時候,尼克松選擇相信林燃,而不是基辛格。


上一章  |  科技入侵現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