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以民為餌
139以民為餌
興化縣衙,西邊大院。
“孔兄,有沒有查出什么問題?”
王貴端著茶盞來到戶房典吏孔禮的對面。
孔禮抬頭看了他一眼,搖頭道:“很干凈。”
他們來到此地已經過去五天,這期間基本沒有離開過這座大院,每天就是核查興化縣近五年來的各種賬冊和卷宗。
縣衙屬官每天都會輪流來探望,最終話題都會引到薛淮身上,而王貴等人自然是一問三不知,他們也確實不知道薛淮的去向。
王貴在案前坐下,又看向另一邊問道:“郝兄那邊呢?”
刑房典吏郝時方放下手中的卷宗,哂笑道:“說實話,在下看了二十年的案卷,從未見過興化縣這般天衣無縫的卷宗,一樁樁一件件都沒有任何破綻,行文之人真是絕頂高手。”
眾人聞言不禁失笑。
這群府衙的官吏什么古怪沒有見過,他們在衙門里摸爬滾打二三十年,深知沒有破綻就是最大的破綻。
“說起來這位羅知縣可真是個妙人。”
孔禮也暫時停下核查卷宗,端起茶盞道:“如果按照這些賬冊卷宗來看,興化縣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居樂業,民間一派和諧,他早就該升官了。”
另一邊的吏房典吏岑善方接話道:“升不了,羅知縣過去兩次大計的評價都是中下。”
“嘖。”
王貴搖了搖頭,不解地說道:“你們說他為何要這樣做?是覺得我們都瞎了眼?還是以為這樣就能在廳尊面前糊弄過去?”
“誰知道呢?或許是問題太多,按下這頭又浮起那頭,所以只能用這種方式遮掩。”
孔禮回想這一路的經歷,其他州縣雖然也有作假的先例,但是不會像興化縣這般夸張,繼續說道:“你們說廳尊大人現在去了何處?會不會就在興化縣境內?”
王貴輕咳一聲道:“何必猜測?我等只需按照廳尊的吩咐好生做事即可。”
孔禮反應過來,連忙打哈哈道:“也對。”
便在這時,一名書吏通傳羅知縣來了,眾人對視一眼,不再多言。
羅通帶著主簿莫敬予快步走進堂內,一眾府衙屬官起身見禮。
短暫的寒暄過后,羅通滿面焦急地看向王貴說道:“王經歷,不知薛大人可有消息?”
王貴看著他不同以往的神態,好奇地問道:“羅知縣,出了何事?”
羅通喟然道:“還不是因為本縣每年夏天都會被內澇侵害,這幾天北面暴雨如注,我擔心又會像往年一樣,水患害得百姓顆粒無收啊。”
他一副憂國憂民的形象,莫敬予隨即向府衙屬官講解詳情。
興化縣雖屬揚州管轄,但它和儀真縣的情況不同,水患并非是因長江洪水而起,而是由于本地的特殊地理位置。
此地屬于淮揚地區最低洼處,因此一直有“鍋底洼”的形容,整體地勢猶如倒扣的鍋底,導致淮河、運河和本地降雨四方來水,容易蓄水但極難排水。
尤其是往前幾十年黃河奪淮,導致淮河上游洪水通過支流水系涌入這片洼地,形成四水投塘、客水倒灌的格局,基本上每年八九月都會出現內澇災害。
聽完莫敬予的介紹,一眾府衙屬官的表情都變得凝重起來。
經過這兩個月的洗禮,不論他們是出于個人前程的考慮還是真心受到感化從而追隨薛淮,至少都已經清楚薛淮的底線,那就是當官要替百姓考慮。
如果面對這種極有可能導致百姓流離失所的災害無動于衷,事后肯定會被薛淮追責。
王貴如今身為事務司的主事,薛淮不在的時候自然以他為首,見眾人都朝自己詢問地看過來,他便對羅通說道:“羅知縣,往年本縣如何防范內澇?”
羅通嘆道:“不瞞諸位,這些年我因為此事傷透了腦筋,蓋因本縣地勢低洼,除非能打通出海口,否則各處積水根本排不出去,只能修堤攔水,但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法子。今年北邊水域降雨極大,這幾天我注意到流入境內的水量日益增多,局勢怕是比往年要兇險很多!”
王貴雖然不會相信羅通是真心為民,但是對方肯定不敢在這種事情上危言聳聽,而且興化縣窮苦是眾人皆知的事情,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內澇災害。
但是這事已經超出他的能力范圍,說到底他只是一個剛剛升上來的經歷,哪有權力處理這種關系到一縣百姓安危的大事?
羅通見無人開口,心知時機已到,便誠懇地說道:“王經歷,各位大人,現在局勢緊迫,必須要請廳尊大人出面主持大局啊!”
這群府衙屬官的嘴巴很嚴,這幾天從始至終沒有松過口,無論羅通讓人如何試探,對方都沒有露出破綻,薛淮的行蹤依然是個謎。
然而羅通不相信他們真不知情,當下他就是要用這種手段逼薛淮現身。
對方不是整天將黎民百姓掛在嘴上?現在一縣百姓處境堪憂,急需他這位同知大人拯救蒼生,如果他還是藏在暗處不動如山,等到流離失所的百姓們悉數涌入縣城,屆時他該怎么辦?
出乎羅通的意料,即便他將問題的嚴重性分析到這種程度,王貴依舊沒有松口,只是肅然道:“羅知縣,你看這樣行不行,本縣先按照往年的防澇措施著手安排,我等亦會傾力協助。”
羅通怔住,良久才皺眉道:“可是薛大人……”
站在一旁的孔禮開口說道:“羅知縣,廳尊這兩個月為百姓奔波不休,他暫時離開定然是有大事要辦,難道往年廳尊沒來的時候,興化縣就不知道如何應對水患?”
“我并無此意。”
羅通為難地說道:“只是從今年夏天的形勢來看,這一次內澇會來得無比兇險!往年本縣只是修修補補,今年若想排除內澇隱患,勢必要征發大量民夫,而且需要加征折役銀,此事并非我能夠做主,必須要得到薛大人的同意!現在薛大人不知所蹤,萬一出了問題,我如何擔得起這樣的重責?”
眾人沉默。
薛淮身為揚州同知,且因為譚明光的大度讓權,現今他負責主管一大攤子事,其中便有徭役、水利、漕運和鹽政等項。
羅通的請求合情合理,他雖然是興化知縣,但如果涉及到這種規模的政策,必須要得到上級主官的首肯。
一眾府衙屬官心里感到十分為難。
他們可以不把羅通放在眼里,也知道薛淮暫時離開有他的考量,可是現在羅通的訴求沒有任何指摘之處,而他們顯然不能代替薛淮做主。
王貴遲疑不定,薛淮為了避免出現意外狀況,確實給他留了一條聯絡的方式,他只需要讓人去縣城內一處商鋪留下信息,很快就會有人送到薛淮手上,但他本能覺得羅通居心不良。
羅通見狀便說道:“諸位,要不這樣,我先以廳尊和縣衙的名義行文各處,只要能解決今年的內澇隱患,我愿意擔責!只是如果廳尊事后問起,還請諸位幫我解釋一二!”
這一刻他覺得自己的形象無比高大,內心甚至隱約有些激動,比起以往斂財的時候更舒坦。
當然這個念頭只是一閃而過,羅通不愿像儀真知縣章時那個蠢貨一般,被困在知縣的位置上七八年,整天還想著兩袖清風。
連自己的幕僚都養不起,再清廉有個屁用?
王貴深吸一口氣道:“當下只好如此,不過我還是要先和羅知縣說一聲,廳尊最忌諱官吏盤剝百姓,無論征發民夫還是收取役銀,都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千萬不能弄得內澇還未形成,境內便已民不聊生!”
羅通鄭重道:“王經歷放心,我知道該怎么做,稍晚一些時候我會帶著章程過來與諸位商議。”
雖說眾人信不過羅通,但對方將話說到這個份上,他們也只能點頭應允。
羅通離去之后,孔禮等人圍在王貴身邊,盡皆面露憂色。
郝時方皺眉道:“王兄,接下來該怎么辦?”
這次興化之行,薛淮從一開始就做甩手掌柜,交代給他們的任務也只是詳細核查興化縣衙的賬目和卷宗,他們并不清楚薛淮接下來的打算,眼下局勢陡然變得緊張起來,眾人難免會感到六神無主。
王貴沉吟片刻,低聲道:“諸位勿憂,我想辦法聯系廳尊,當下只能請他盡快返回。”
眾人紛紛點頭。
片刻過后,一名書吏從這座大院的后門離開,左右仔細觀察一番,確認無人注意便快速穿過小巷,朝著縣城西南而去。
直到他進入一間商鋪,遠處的兩名青皮閑漢對視一眼,心滿意足地轉身返回。
興化縣丞楊沫收到這個消息之后,以最快的速度告知已經回到縣衙后堂的羅通。
“哼,在我面前裝神弄鬼,不過如此。”
羅通優哉游哉地坐在太師椅上,看向對面的楊沫和劉嵩說道:“二位,魚兒已經上鉤了,現在我們該推行下一步,給那位薛大人準備一份厚禮。”
楊沫和劉嵩相視一笑,點頭道:“理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