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國在上140【八方風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相國在上 >>相國在上最新章節列表 >> 140【八方風雨】

140【八方風雨】


更新時間:2025年09月03日  作者:上湯豆苗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上湯豆苗 | 相國在上 
140八方風雨

140八方風雨

興化縣境東北地區有三座鹽場,分別是丁溪場、小海場和草堰場,其中以丁溪場的規模最大,灶戶數量最多。

丁溪場屬于兩淮鹽運司下轄的中十場之一,平均每年能夠產出食鹽約三百五十萬斤,灶戶有六百余戶。

灶戶的生活極為困苦,鹽運司發放的本錢時常被胥吏貪墨,而灶戶們并無其他收入,很多時候連口糧都無法維持。

他們每天煮鹽要超過五個時辰,得到的食鹽先要無償上繳七成給鹽運司,剩下三成則被鹽運司低價收購,這就是他們的收入,此外他們還要承擔一定程度的雜役攤派。

縱觀大燕境內各種活計,煮鹽灶戶之苦堪為首位,因此近些年灶戶逃難的狀況屢禁不止,很多人寧肯被官府治罪也不愿繼續承受這種暗無天日的生活。

丁溪場的灶戶更加艱難,除去其他鹽場灶戶都有的煎熬,他們還要面臨兩大困難,其一是興化縣低洼的地勢導致淡水經常淹沒鹽灘稀釋鹽鹵,其二則是沿海盜匪鹽梟劫掠,搶奪他們的灶鹽。

因為這些緣故,丁溪場的灶戶被逼得養成極其剽悍的性情,這反而讓他們的處境寬松了一些,至少當地的鹽課大使不敢隨意克扣他們的本錢。

日落之時,忙碌一天的灶戶們拖著疲憊的身軀返回住處,男人們相互打著招呼,整齊地前往中間一座茅草屋門前的空地。

因為生存環境太過惡劣,這些灶戶極其團結,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相互支撐跨過苦難。

眾人在空地上席地而坐,喝著水囊里的清水,這家茅草屋的女主人拿出一些菜團子招呼他們。

天色將暗之時,一名身材高大、面容粗糙的三旬漢子走了過來,眾人便七嘴八舌地說道:“常大哥,你回來了!”

三旬漢子名叫常勝,雖說有個好名字,但他和場間眾人一樣是世代的灶戶,除非甘心淪為流民或者落草為寇,否則永遠都無法脫離這層身份。

他走到眾人中間坐下,從妻子手里接過吃食。

旁邊一人忍不住問道:“常大哥,那個狗日的大使叫你去做什么?”

丁溪場鹽課大使名叫方羽,早年也曾想過在這里作威作福,不過被常勝帶著灶戶們強硬地反抗過一次,此后他便沒有那些心思,老老實實地混吃等死。

常勝面無表情地說道:“方大使說縣里打算固堤清淤,再開挖兩條通水渠。”

“這是好事啊!”

先前那人喜出望外,余者亦是如此。

得益于常勝的強勢和手段,丁溪場的灶戶們這兩年的生活境況有所好轉,如果縣里真有那個恒心毅力將內澇的問題解決,或許他們真能過上吃飽穿暖的日子。

當下也有人提出疑問:“那個羅扒皮有這種好心?”

常勝一邊吞咽著菜團子,一邊說道:“方大使說今年北邊下了很久的雨,八九月的內澇會比往年更嚴重,縣里只能提前想辦法,而且他說這是那位薛同知的決定。”

“薛同知?”

有人皺眉道:“不是說這個從京城來的年輕官兒只要好名聲,壓根不顧百姓的死活?”

近來這種風聲傳遍興化縣境內,源頭已經無法追查,灶戶們本就生活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每天繁重的煮鹽任務讓他們根本沒有太多心力去分辨外面消息的真偽。

常勝沉聲道:“我不知道薛同知是不是好官,不過方大使給我看了縣衙的公文,那上面說得清清楚楚,除了本縣百姓要負擔徭役,我們這些灶戶和那些漕工也要承擔役銀。”

“什么?”

當即便有人憤怒地吼了出來。

其余灶戶的臉色也都很難看,按照朝廷制定的章程,他們確實不需要承擔徭役攤派,但還有一條規矩,灶戶們可以不受徭役,卻要以銀折代,漕工們亦是如此。

常勝看了他一眼,緩緩道:“如果我們不受徭役,這次每丁要折銀十二兩。”

“多少?十二兩!”

坐在常勝左邊的男子雙眼瞪圓,怒火驟然升起。

十二兩銀子足夠他一家四口一年的口糧,再者說了現在才七月上旬,他上哪兒去找這么多銀子?

常勝繼續用活死人的語氣說道:“方大使說了,這是薛同知的命令,誰要是敢不遵從,薛同知就會拿誰開刀。”

場間一片死寂。

對于這些灶戶來說,從九品的鹽課大使就已經是非常難纏的角色,要不是因為常勝能夠聚攏人心,所有人擰成一股繩,他們連方羽都奈何不了,如今薛淮這樣的高官更是云端上的人物,要收拾他們豈不是易如反掌?

昏暗的天色中,灶戶們一張張飽經風霜的面龐上逐漸浮現絕望的神情。

十二兩銀子或許還不夠富紳的一桌席面,卻足以壓垮他們所有人的脊梁。

“他娘的,這些狗官!”

有人從牙縫中擠出幾個字。

也有人豁出去說道:“常大哥,我們不能再忍下去了,你說個法子,大家一定跟著你走!”

“沒錯!”

“常大哥你只要說句話,哪怕是上刀山下油鍋,我都不會皺一下眉頭!”

“常大哥你說,我們要怎么辦?”

群情激憤之際,常勝終于開口道:“我有一個法子,就是不知道你們敢不敢。”

“反正都快活不下去了,還有什么不敢的?”

左側男子這句話得到所有灶戶的認同。

常勝寬闊的手掌攥緊,沉聲道:“我們去縣城找那位薛同知討一個公道!”

短暫的沉默過后,眾人咬牙道:“就這么辦!他不讓我們活,我們就跟他拼了!”

夜色如期而至,將那些洶涌的情緒悉數遮掩,但這只是暫時的平靜。

像丁溪場今夜這般的狀況,發生在興化縣內很多地方,多年來一直因為窮困掙扎的百姓們,心中的怒火早已郁積太多,而今終于到了爆發之際。

七月十二,陰雨綿綿。

興化縣衙后堂。

“縣尊!縣尊!”

典史燕林幾乎是跌跌撞撞地沖進來。

羅通納悶地看著他問道:“何事如此驚慌?”

燕林喘著粗氣說道:“薛大人來了!”

羅通幾乎是從太師椅上彈起來,急促問道:“他在何處?”

燕林回道:“約莫一刻鐘之前,薛大人從南門入城,然后帶著十幾名護衛徑直去了旁邊的大院。”

“南門?十幾名隨從?”

羅通心里浮現一抹陰霾,薛淮這次巡查各縣帶的人數很固定,包括江勝等人在內的二十名護衛、王貴等十二名府衙官吏,此外便是負責日常補給的幾名隨從和書吏,總計將近四十人。

眼下大部分人都在興化縣城之內,薛淮從哪變出十幾名護衛?

他將疑惑暫且壓下,整理衣冠道:“速去通知楊縣丞和莫主簿,隨本官去拜見薛大人!”

“是,縣尊!”

燕林連忙應下,轉身就走。

等羅通聚齊縣衙屬官,畢恭畢敬地來到西側大院之內,他終于見到了傳聞中辣手無情的薛淮。

與他擔憂的情況不同,薛淮對他的態度不算嚴厲,相反還顯得很親切。

“下官羅通,拜見廳尊!”

羅通上前一絲不茍地見禮,不敢有絲毫逾越。

“羅知縣不必多禮。”

薛淮面帶微笑,徐徐道:“方才本官聽王經歷等人說過,興化縣近五年的賦稅收入和各項政務都還算清明,可見你是很用心的父母官。”

羅通不敢大意,垂首道:“廳尊謬贊,下官愧不敢當。興化縣地勢窘迫,歷年來內澇難平,百姓們深受其害,下官無法根除這一頑疾,內心實在愧疚。”

“這些本官都知道了,天災無情,你身為知縣亦有諸多掣肘之處,不能將責任都歸結到你身上。”

薛淮示意羅通在下首落座,繼而道:“關于興化縣今年的內澇隱患,本官已經聽過王經歷的匯報,你的應對很及時也很有效。短期內興化縣確實無法靠著人工鑿出入海口,那便只能加固堤壩、清除淤泥和開挖通水渠,如今已近七月中旬,這件事不能耽擱了。”

“下官明白。”

羅通心中大定,賠笑道:“請廳尊放心,下官定會盡心竭力。”

薛淮微微頷首,從孔禮手中接過那份治澇章程,正色道:“羅知縣,征發徭役乃是無奈之舉,務必要保證民夫們的衣食住行,此外還要按照朝廷規矩發放工錢,至于攤派銀兩,要盡力讓縣內大戶踴躍承擔大部分,莫要轉嫁到百姓頭上。”

羅通當然是滿口應承下來。

小半個時辰之后,兩人就治澇一事談完諸多細節,羅通順勢說道:“廳尊,下官就按照章程去安排了。另外,本縣官紳鄉老對廳尊敬仰已久,先前便商量著為廳尊接風洗塵,不知廳尊可愿賞臉?還請廳尊放心,這是卑職與眾人的一片心意,都是我等湊出來的銀子,絕對沒有動用民脂民膏。”

薛淮擺擺手道:“宴請就不必了,若是今年內澇的隱患能夠解決,本官設宴為大家慶功。”

羅通自然覺得有些可惜,不過他也清楚薛淮的性情,當下薛淮沒有否決他的提議,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

他心滿意足地行禮告退。

薛淮看著他與興化縣幾位屬官離去的身影,抬手捏了捏眉心,對身邊的江勝低聲道:“傳令下去,可以動手了。”

江勝肅然道:“是!”


上一章  |  相國在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