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十九年,九月初一。
揚州欽命清查鹽漕吏治積弊司正式成立,簡稱揚州清弊司,由兩淮鹽政監察大使兼欽差薛淮主持,漕軍總兵伍長齡、江蘇按察使石道安、揚州知府譚明光、兩淮鹽運司同知黃沖等負責協助,江蘇巡按御史和靖安司則負責全程監督。
清弊司的事務千頭萬緒,薛淮將其分為三大部分,第一是最重要的鹽政貪腐案,由他本人和黃沖負責,第二是劉、鄭、白、葛四大豪族的不法行徑,由譚明光主要負責,第三便是府縣兩級貪官污吏如劉讓、鄭宣和羅通之流的審查,這一塊則由按察司的人手負責。
薛淮通過對許觀瀾等人的審訊,從鹽運司堆積如山的檔案中找到最核心的鹽引分配原始記錄、稅銀流水和灶戶鹽場供給底賬,在詳細核算之后,得出一個十分準確的結果,那便是兩淮三十座鹽場實際年產鹽數量和發放鹽引存在一百八十七萬石的恐怖差距。
簡單來說,許觀瀾在婁師宗和陳倫的支持下,勾結劉傅、鄭博彥、白修和葛懷城等兩淮大鹽商,以虛報引額的方式,將截留私藏的官鹽以私鹽的形勢流入民間,每年在朝廷不知曉的前提下直接獲利百萬兩白銀!
這幫人欲壑難填,即便提前截留超過三成的官鹽中飽私囊,依舊在上報給朝廷的鹽稅中撈油水。
其實天子和廟堂諸公都知道他們的手腳不干凈,只是沒有追究而已,若不是這次薛淮將他們提前截留的惡劣行徑密奏天子,只怕許觀瀾依舊能穩穩當當地做他的鹽運使。
靖安司掌令葉慶這兩天勉強維持平靜的神態,實則心里早已翻江倒海。
經過初步清算,光是許觀瀾一個人貪墨的財產就將近五百萬兩,若是再加上陳倫、婁師宗等鹽運司官吏的贓款,數額直逼七百萬兩,超過大燕一年賦稅收入的四成!
他當然知道朝廷如今的境況,據說戶部尚書王緒快要愁白了頭發,天子近來的心情也不好,只要揚州的消息傳回京城,想來一定能引起朝野震動。
一念及此,葉慶不禁抬眼望向堂內侃侃而談的薛淮,心中頗為感慨,這位年輕的同知來揚州僅僅半年就取得如此驚人的政績,只怕不需要多久便能重返中樞。
“諸位大人,先前我等已經核對過鹽運司貪腐大案的細節,稍后便會擬成奏章迅速送往京城,交由陛下圣裁。接下來我想談談關于劉鄭白葛四家大族的問題,對此我個人建議是區分主從、明晰罪責、懲前毖后、以養代殺。”
薛淮這番話一經出口,堂內幾位大臣神色各異。
江蘇按察使石道安眉頭微蹙,他是司法老吏,更習慣對罪證確鑿者依律嚴懲,只不過薛淮的官階雖低,卻是天子親自委任的查案欽差,當下擁有更大的話語權,于是他平和地說道:“薛欽差不妨細說。”
“首先,主犯必懲,首惡必究。”
薛淮展開一卷厚重的名冊,徐徐道:“劉傅、鄭博彥、白修、葛懷城四人作為四大豪族之首,長期與許觀瀾等人勾結,是操縱物價、私販官鹽、侵吞國稅、魚肉百姓的元兇,他們及各家參與核心決策的嫡系子侄,罪證昭然無可寬宥,當依《大燕律》嚴懲不貸,家產抄沒充入國庫!”
眾人對此自無異議,石道安亦微微頷首,若不嚴懲首惡,不足以平民憤,不足以肅綱紀。
薛淮見狀便繼續說道:“對于各家協助參與、或知情不報但非核心骨干者,以及雖為家族中人但未直接卷入上述重罪者,則需以罰代刑并給與出路。”
在眾人的注視中,薛淮話鋒一轉道:“此輩并非全無經營之才,若一律投入大獄或盡數流放,或使其家族數萬仰食之傭工、伙計頓失生計,反生民亂。因此我的意見是強制分家析產,將四家過大的產業拆解分割給各房,輕罪之人需要繳納巨額贖罪銀,如此足夠使其元氣大傷,再無壟斷之資本,但保留其基本產業運作能力,此舉或能化害為利。”
“好一個化害為利!”
石道安終于忍不住開口,他捋著胡須微笑道:“薛欽差老成謀國,以贖罪罰金代替株連,既能充實國庫,又不至徹底摧毀揚州商業根基。本官對此頗為認同,只是這般輕縱是否有損朝廷威嚴?那些族人雖非主犯,卻也受惠于家族之不法巨利,未必干凈!”
“臬臺所言甚是。”
薛淮神色如常,從容道:“贖罪銀絕非輕縱,而是嚴苛的經濟懲戒與社會限制的結合,其數額將設定在他們所能承受的極限邊緣,使其家族財富大幅縮水,世代積累的巨富頃刻崩塌,此痛遠比徒刑更加深入骨髓。至于朝廷威嚴,薛某認為殺伐果斷是威嚴,明正典刑是威嚴,而因時制宜、懲前毖后、重塑秩序、澤被民生,則是更高層次的威嚴。若一味株連導致商業癱瘓物價飛漲,百姓失所,這才是對朝廷最大的損害。”
石道安沉吟片刻,贊許道:“欽差高見,法理不外乎人情,更需順應時事,如此處置確為良策。”
他當年和薛明章有不錯的交情,如今和沈望更是至交,因此上次收到薛淮的求助信之后,他毫不猶豫伸出援手,但這不代表他對薛淮本人有多么認可。
這次薛淮以雷霆之勢清掃兩淮積弊讓他眼前一亮,此刻一番高瞻遠矚的分析更令他感到驚艷——破壞易善后難,只要擁有天子授予的尚方寶劍,查辦那些貪官污吏只是時間問題,然而如何解決事后的一片狼藉,而非只是一味盯著庫房里的金銀財寶,這更考驗主官的能力和眼界。
堂內其他官員無不敬佩地看著薛淮,譚明光心中毫無嫉妒之意,他愈發覺得之前的決斷是這輩子最明智的選擇,不只是通過這次的大案立下功勞,更重要的是他已經和薛淮站在一條船上。
“多謝臬臺贊譽。”
薛淮微微一笑,不疾不徐地說道:“此案之中,那些依附于鹽運司和四大豪族的中小商戶、掌柜伙計乃至底層的鹽丁、漕工、灶戶,他們是維系揚州一地穩定最基礎的力量。過往他們或被脅迫或被蒙蔽,或只為糊口求生,只是那些官紳利用的工具,因此薛某認為,對于他們應以安撫為主,不知諸位大人意下如何?”
譚明光心中一動,當即表態道:“欽差所言甚是,揚州府衙會立即代管原屬四大豪族但關乎民生的產業,如糧店鹽鋪、漕運倉儲、工具工坊等,確保其平穩運轉。對于那些提供線索、交代官紳不法行為有功者,還可酌情獎勵,以此確保本地盡快恢復正常秩序。”
鹽運司同知黃沖亦開口說道:“請欽差放心,卑職會盡快重建鹽運司運作體系,核查所有基層官吏、鹽場大使、書吏的職守,有罪者清退,有污點但非大惡、且熟悉業務者,可在嚴苛的擔保和監督制度下留用察看,定會保障鹽引發放、鹽場生產、鹽課征收的基本通暢。”
“兩位大人所言切中要害,薛某這些天草擬出一份章程,還請諸公共同參詳。”
薛淮扭頭看去,李順立刻將早就準備好的草稿拿上來,分別送到石道安、伍長齡、譚明光、黃沖和葉慶手中。
眾人仔細翻閱,這份章程共有五大部分,其一是對許觀瀾、陳倫、婁師宗、劉傅和鄭博彥等首惡的處置意見,對其余涉案人員的懲治措施,這一部分他們需要擬定初步意見,然后交由天子圣裁和朝廷有司復核。
其二是對本地不法豪族的安排,包括強制分家析產和以銀贖罪諸事,以此為契機重塑揚州商貿的風氣和根基。
其三是針對鹽運司的重整和清理,包括立規建章、嚴核引額、擇才汰污、安灶扶困等等。
薛淮身為兩淮鹽政監察大使,提出這些意見名正言順,黃沖自然沒有異議,而且他對薛淮的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僅僅這一篇論述嚴謹的文章就能窺見一斑。
其四便是清剿余患,包括為害灶戶的鹽梟、橫行鄉里的盜匪、鹽運司和幾大豪族的漏網之魚,這一項主要由漕軍和巡檢司協同配合,靖安司負責提供情報。
最后一項便是安定民生,也是薛淮認為后續工作的重中之重。
眾人仔細看完,不約而同地露出欽佩的神情,然后就一應細節展開熱烈的討論。
這場清弊司的閉門會議從早到晚,一直到夜色降臨,幾位大臣才身心俱疲又躊躇滿志地離去。
薛淮送別眾人,回身站在廊下,望著夜幕之上一輪明月,緩緩舒了一口氣。
“少爺,事情總是做不完的,您要注意身體。”
李順來到近前滿懷關切地說著。
“無妨。”
薛淮又不是鐵人,他當然也會覺得累,但眼下他還不能歇息,因為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沒有辦妥,那便是寫完那份送去京城的奏章。
他回屋臨窗而坐,神色沉靜地提筆揮毫。
先前他在那份密折里用一句“富哉商乎,君不及也!”徹底挑起天子的怒火,接下來他會用這份奏章澆滅寧黨反撲的野心,為許觀瀾等人的棺材釘上最后一顆釘子!